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是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实验设计,其中不能达到们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 |
B | 证明氧化性:Cl2>I2 | |
C |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某稀盐酸 | |
D | 探究锅炉里的水垢样品在酸中的溶解 |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可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并振荡,则乙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溶液,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分液后得乙酸乙酯,A正确;
B.通过氯气后,棉球变蓝色,因为氯气和碘化钾发生反应Cl2+2KI=2KCl+I2,碘遇淀粉变蓝色,从Cl2+2KI=2KCi+I2知氧化性:Cl2>I2,故B正确;
C.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某稀盐酸,应用碱式滴定管,C错误;
D.锅炉里的水垢样品经过碳酸钠浸泡以后,硫酸钙会转变成碳酸钙,则滴加盐酸在酸中的溶解,D正确;
答案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在3种不同条件下,分别向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A和2molB,发生反应:2A(g)+B(g)2D(g) △H=QkJ/mol,相关条件和数据见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编号 | 实验Ⅰ | 实验Ⅱ | 实验Ⅲ |
反应温度/℃ | 700 | 700 | 750 |
达平衡时间/min | 40 | 5 | 30 |
n(D)平衡/mol | 3 | 3 | 2 |
化学平衡常数 | K1 | K2 | K3 |
A.实验Ⅲ达平衡后,恒温下再向容器中通入2 molA和2 molD,平衡正向移动
B.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理是降低了活化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
C.实验Ⅰ达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是实验Ⅲ的0.9倍
D.K3<K2 =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