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下列元素中,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它各层电子数之和的原子为( )A. | 氧 | B. | 硫 | C. | 铍 | D. | 氮 |
分析 短周期元素中,K层电子数为2,L层电子数最多为8,M层为最外层时电子不能超过8个,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O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不符合,故A不选;
B.S的K层电子数为2,L层电子数为8,M层电子数为6,则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它各层电子数之和,故B选;
C.Be的K层电子数为2,L层电子数为2,则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它各层电子数之和,故C选;
D.N的K层电子数为2,L层电子数为3,不符合,故D不选;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电子排布,为高频考点,把握电子排布规律、各层电子数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电子排布规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已知反应 Fe(s)+CO2(g)?FeO(s)+CO(g),△H=aKJ•mol-1,平衡常数为K.测得在不同温度下,K值如下:
(1)若500℃时进行反应①,CO2的起始浓度为2mol•L-1,CO的平衡浓度为1mol/L.
(2)该反应为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700℃时反应达到平衡,要使该平衡向右移动,其他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BC(填序号).
A.缩小反应器体积 B.CO2 C.升高温度到900℃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增加Fe的量
(4)如图图象符合该反应的是A(填序号)(图中v为速率,φ为混合物中CO含量,T为温度且T1>T
2).
温度/℃ | 500 | 700 | 900 |
K | 1.00 | 1.47 | 2.4 |
(2)该反应为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700℃时反应达到平衡,要使该平衡向右移动,其他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BC(填序号).
A.缩小反应器体积 B.CO2 C.升高温度到900℃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增加Fe的量
(4)如图图象符合该反应的是A(填序号)(图中v为速率,φ为混合物中CO含量,T为温度且T1>T
2).
6.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
A. | 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 | |
B. | 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 | |
C. | 由乙醛制乙醇,由乙醛制乙酸 | |
D. | 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 |
3.某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和I2,发生反应H2(g)+I2(g)?2HI(g),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有关数据如下.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容器 | 起始浓度 | 平衡浓度 | |
c(H2)/mol•L-1 | c(I2)/mol•L-1 | c(HI)/mol•L-1 | |
甲 | 0.01 | 0.01 | 0.004 |
乙 | 0.01 | 0.02 | a |
丙 | 0.02 | 0.02 | b |
A. | 平衡时,H2的转化率:甲<丙 | B. | HI的平衡浓度:a>0.004;b=0.008 | ||
C. | 平衡时,乙中H2的转化率等于20% | D. | 丙反应的平衡常数K=4 |
10.据2014年8月报道:中国研制出水能摩擦纳米发电机,这种发电机可以高效地回收海洋中的动能资源,包括水的上下浮动、海浪、海流、海水的拍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海洋能发电是一种传统能源 | |
B. | “水能摩擦纳米发电机”是一种原电池 | |
C. | 发展“水能摩擦纳米发电机”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 |
D. | “水能摩擦纳米发电机”是将动能转化为化学能 |
20.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 | B | C | D | |
方 案 | ||||
目 的 | 验证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验证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 | 除去乙烯、甲烷混合气中的乙烯 | 比较Cl2、I2的氧化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7.下列反应中,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 2KI+Br2═2KBr+I2 | B. | 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 ||
C. | NaH+H2O═NaOH+H2↑ | D. | 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
5.利用铝热反应原理可以制取锰,化学方程式为3MnO2+4Al$\frac{\underline{\;高温\;}}{\;}$3Mn+2Al2O3,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
A. | MnO2 | B. | Al | C. | Mn | D. | Al2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