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C与B、E在周期表中相邻,且C、E同主族,原子序数C大于A、B小于E,则C处于第二周期,E处于第三周期,所以B、C、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为

,A和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二者处于同族,原子序数D大于C小于E,则D为第三周期,其中仅含一种金属元素,D应为金属,B、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D的原子核外电子数,D的核外电子数为奇数,则D为钠元素或铝元素,若D为钠元素,则A为氢元素,B为氮元素,C为氧元素,E为硫元素,A和C可形成化合物H
2O、H
2O
2,(相对分子质量H
2O<H
2O
2),符合题意.若D为铝元素,则A为硼元素,B为氧元素,C为氟元素,E为氯元素,A和C形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故A为氢元素,B为氮元素,C为氧元素,D为钠元素,E为硫元素;甲为H
2O;乙为H
2O
2,
(1)B为N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E为S,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ⅥA族,故答案为:

;第三周期ⅥA族;
(2)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层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为S
2->O
2->Na
+,甲为H
2O,乙为H
2O
2,则甲、乙两种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都属于共价键,故答案为:S
2->O
2->Na
+;共价键;
(3)金属易拉罐含有金属铝,A、C、D组成的化合物为NaOH,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l+2OH
-+2H
2O=2AlOH
2-+3H
2↑,
故答案为:2Al+2OH
-+2H
2O=2AlO
2-+3H
2↑;
(4)100mL 18mol/L的浓的A、C、E组成酸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铜,发生Cu与浓硫酸的反应,若硫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为硫酸物质的量的一半,则气体体积最大为

×22.4L/mol=20.16L,但随反应的进行,稀硫酸不与Cu反应,则生成的气体少于20.16L,ab均可能;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硝酸的强氧化性,则上述反应中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向其中加入硝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
++2NO
3-=3Cu
2++2NO↑+4H
2O,
故答案为:ab;3Cu+8H
++2NO
3-=3Cu
2++2NO↑+4H
2O;
(5)C为氧元素,D为钠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钠、过氧化钠.该固体粉末可能的组成为Na
2O、Na
2O
2或两者的混合物.将粉末加入水中,若无气体生成,则为Na
2O;若有气体生成,可根据一定量该固体粉末产生气体的量确定其全部为Na
2O
2或是两者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该固体粉末可能的组成为Na
2O、Na
2O
2或两者的混合物.将粉末加入水中,若无气体生成,则为Na
2O;若有气体生成,可根据一定量该固体粉末产生气体的量确定其全部为Na
2O
2或是两者的混合物.
分析: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C与B、E在周期表中相邻,且C、E同主族,原子序数C大于A、B小于E,则C处于第二周期,E处于第三周期,所以B、C、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为

,A和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二者处于同族,原子序数D大于C小于E,则D为第三周期,其中仅含一种金属元素,D应为金属,B、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D的原子核外电子数,D的核外电子数为奇数,则D为钠元素或铝元素,若D为钠元素,则A为氢元素,B为氮元素,C为氧元素,E为硫元素,A和C可形成化合物H
2O、H
2O
2,(相对分子质量H
2O<H
2O
2),符合题意.若D为铝元素,则A为硼元素,B为氧元素,C为氟元素,E为氯元素,A和C形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故A为氢元素,B为氮元素,C为氧元素,D为钠元素,E为硫元素;甲为H
2O;乙为H
2O
2,然后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用语来解答.
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及结构与位置关系,涉及常用化学用语,盐类水解、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方案设计等,题目难度中等,是对知识综合运用与学生能力考查,推断元素是关键,较好的体现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对知识全面掌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