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aXm+、bYn+、cZn-、dRm- 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a、b、c、d不相等且m>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它们可以位于同一周期 | |
B. | 它们可以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的离子 | |
C. | 一定有a<b<c<d | |
D. | 离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X m+<Y n+<Z n-<Rm- |
分析 aXm+、bYn+、cZm-和dR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b、c、d不相等且m>n,属于四种不同元素的离子,且a-m=b-n=c+m=d+n,故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a>b>d>c,结合离子所得电荷可知,X、Y为金属元素,Z、R为非金属元素,且X、Y位于Z和R的下一周期,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解答 解:aXm+、bYn+、cZm-和dR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b、c、d不相等且m>n,属于四种不同元素的离子,且a-m=b-n=c+m=d+n,故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a>b>d>c,结合离子所得电荷可知,X、Y为金属元素,Z、R为非金属元素,且X、Y位于Z和R的下一周期.
A.X、Y同周期,Z和R同周期,X、Y位于Z、R的下一周期,故A错误;
B.由于a、b、c、d不相等,是不同元素的离子,故B错误;
C.核外电子数相等且m>n,故a-m=b-n=c+m=d+n,故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a>b>d>c,故C错误;
D.核电荷数a>b>d>c,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X m+<Y n+<Z n-<Rm-,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是关键,注意理解掌握微粒半径的比较规律,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4.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Ⅰ.将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
(1)某同学测得该样本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列出下表:(若缺少的离子用H+或OH-补充):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该试样的pH=4;该表有一处笔误,请你指正表中用亚硫酸根离子表示浓度有错,应用亚硫酸氢根离子表示.
Ⅱ.消除氮氧化物和硫化物有多种方法.
【方法一】:工业上变“废”为宝,吸收工业尾气SO2和NO,可获得Na2S2O4(连二亚硫酸钠)和NH4NO3 产品的流程图如图(Ce为铈元素):
(2)装置Ⅰ中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OH-=HSO3-.
(3)装置Ⅲ可以使Ce4+中再生,若用甲烷燃烧电池电解该装置中的溶液,当消耗24g甲烷时,理论上可再生12mol Ce4+.
(4)利用喷雾干燥法脱硫工艺是除去SO2的常见方法,先将含SO2的废气溶于水,再用饱和石灰浆吸收,
该温度下,吸收液中c(Ca2+)一直保持为0.70mol/L,已知Ksp(CaSO3)=1.4×10-7.求吸收液中的SO32-的浓度2.0×10-7mol/L.(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方法二】: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5)图乙是不同催化剂Mn和Cr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脱氢率,由图综合考虑可知最佳的催化剂和相应的温度分别为Mn、200℃左右.
(6)用Fe做催化剂时,在氨气足量的情况下,不同$\frac{c(N{O}_{2})}{c(NO)}$=1:1脱氢效果最佳.已知生成11.2L N2(标)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kJ,此时对应的脱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g)+NO(g)+NO2(g)=2N2(g)+3H2O(g)△H=-4QkJ•mol-1.
【方法二】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氮氧化物.
反应原理:1/2C(s)+NO(g)═1/2N2(g)+1/2CO2(g)△H=-QkJ/mol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的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7)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75.
(8)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通入一定量的NO或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或增大压强或通入等物质的量的CO2和N2.
Ⅰ.将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
(1)某同学测得该样本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列出下表:(若缺少的离子用H+或OH-补充):
离子 | K+ | Na+ | NH4+ | SO32- | NO3- | Cl- |
浓度/mol•L-1 | 7×10-6 | 3×10-6 | 2×10-5 | 3×10-5 | 5×10-5 | 2×10-5 |
Ⅱ.消除氮氧化物和硫化物有多种方法.
【方法一】:工业上变“废”为宝,吸收工业尾气SO2和NO,可获得Na2S2O4(连二亚硫酸钠)和NH4NO3 产品的流程图如图(Ce为铈元素):
(2)装置Ⅰ中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OH-=HSO3-.
(3)装置Ⅲ可以使Ce4+中再生,若用甲烷燃烧电池电解该装置中的溶液,当消耗24g甲烷时,理论上可再生12mol Ce4+.
(4)利用喷雾干燥法脱硫工艺是除去SO2的常见方法,先将含SO2的废气溶于水,再用饱和石灰浆吸收,
该温度下,吸收液中c(Ca2+)一直保持为0.70mol/L,已知Ksp(CaSO3)=1.4×10-7.求吸收液中的SO32-的浓度2.0×10-7mol/L.(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方法二】: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5)图乙是不同催化剂Mn和Cr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脱氢率,由图综合考虑可知最佳的催化剂和相应的温度分别为Mn、200℃左右.
(6)用Fe做催化剂时,在氨气足量的情况下,不同$\frac{c(N{O}_{2})}{c(NO)}$=1:1脱氢效果最佳.已知生成11.2L N2(标)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kJ,此时对应的脱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g)+NO(g)+NO2(g)=2N2(g)+3H2O(g)△H=-4QkJ•mol-1.
【方法二】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氮氧化物.
反应原理:1/2C(s)+NO(g)═1/2N2(g)+1/2CO2(g)△H=-QkJ/mol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的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时间(min) 浓度(mol/L-1) | 0min | 10min | 20min | 30min | 40min | 50min |
NO(mol/L-1) | 1.00 | 0.58 | 0.40 | 0.40 | 0.48 | 0.48 |
N2(mol/L-1) | 0 | 0.21 | 0.30 | 0.30 | 0.36 | 0.36 |
CO2(mol/L-1) | 0 | 0.21 | 0.30 | 0.30 | 0.36 | 0.36 |
(8)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通入一定量的NO或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或增大压强或通入等物质的量的CO2和N2.
15.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某有机物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混合 | 溶液褪色 | 有机物含碳碳双键 |
B | 乙醇与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混合 | 橙色溶液变为绿色 | 乙醇具有还原性 |
C | 常温下,将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 | 溶液变浑浊 | 酸性:碳酸>苯酚 |
D | 苯和苯酚稀溶液分别与浓溴水混合 | 后者产生白色沉淀 | 羟基影响了苯环的活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2.下列实验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
A. | 把绿豆大的钾投入少量冷水中 | |
B. | 把Cl2通入FeCl2溶液中 | |
C. | 把一段打磨过的镁条放入少量冷水中 | |
D. | 用铂丝蘸取CuCl2溶液于无色火焰上灼烧 |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 |
B. | 用KMnO4酸性溶液鉴别CH3CH═CHCH2OH和CH3CH2CH2CHO | |
C. | 甲酸、乙醛、乙酸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 | |
D. | 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
16.区分由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造成的纺织品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 观察纺织品的吸水性 | B. | 测试纺织品的强度 | ||
C. | 观察纺织品的燃烧的火焰、灰烬 | D. | 测试纺织品的保暖性 |
13.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装置可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杂质 | B. |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
C. |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 D. | 吸收NH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