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下列苯的同系物中,苯环上的一溴化物只有一种的是( )A. | 乙苯 | B. | 邻二甲苯 | C. | 间二甲苯 | D. | 对二甲苯 |
分析 苯环上的一溴化物的种数和等效氢原子的数目相等,根据等效氢原子的判断方法来回答.
解答 解:A、乙苯苯环上的侧链是乙基,苯环上的等效氢原子有三种,所以苯环上的一溴化物3种,故A错误;
B、邻二甲苯苯环上的等效氢原子有2种,所以苯环上的一溴化物2种,故B错误;
C、间二甲苯苯环上的等效氢原子有三种,所以苯环上的一溴化物3种,故C错误;
D、对二甲苯苯环上的等效氢原子有1种,所以苯环上的一溴化物1种,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有机物一卤代物种数的判断方法,注意等效氢原子数目的确定是关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下列关于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的热效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 | |
B. | 500℃、30MPa下,将0.5mol 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_{500℃,30MPa}^{催化剂}$2MH3(g),△H=-38.6kJ•mol-1 | |
C. | 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aq);△H=-57.4 kJ/mol | |
D. | 已知2H2(g)+O2(g)═2H2O(g);△H=-483.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
3.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
A. | 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HCO3? | |
B. | 在氢氧化铁胶体中能大量存在:H+、K+、S2-、Br- | |
C. | 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Na+、[Al(OH)4]-、S2-、CO32- | |
D. | 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SO42? |
20.下列实验装置图,其中关于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装置甲:用于制取并收集乙酸乙酯 | |
B. | 装置乙:用于分离两种沸点不同的两种物质 | |
C. | 装置丙:收集二氧化碳,从a口进气b口排气 | |
D. | 装置丁:可用来制取氨气 |
7.若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HCl气体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 g/mL,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 $\frac{36.5a}{22.4(a+1)d}$ | B. | $\frac{1000ad}{36.5a+22.4}$ | ||
C. | $\frac{ad}{36.5a+22400}$ | D. | $\frac{1000ad}{36.5a+22400}$ |
17.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不同浓度氨水的质量分数,若将二者等体积混合,且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混合后氨水的质量分数为( )(已知氨水的密度小于纯水的密度)
A. | $\frac{{W}_{1}+{W}_{2}}{2}$ | B. | <$\frac{{W}_{1}+{W}_{2}}{2}$ | C. | >$\frac{{W}_{1}+{W}_{2}}{2}$ | D. | 无法确定 |
4.次磷酸盐可用于化学镀铜,向盛有次磷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的铁质容器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容器内壁形成牢固的铜镀层,其原理为H2PO2-+Cu2++X-→PO43-+Cu+H2O(未配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中次磷酸根离子得电子,表现还原性 | |
B. |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 |
C. | 若将硫酸铜溶液换成硝酸银溶液,容器内壁不会形成镀层 | |
D. | 该反应每消耗3 mol X-,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
1.将铁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浓硝酸溶液中,下列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铁片上发生氧化反应Fe-3e-═Fe3+ | B. | 铜片上发生还原反应2H++2e-═H2↑ | ||
C. | 铜片上发生氧化反应Cu-2e-═Cu2+ | D. | 溶液中NO${\;}_{3}^{-}$的浓度基本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