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6.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Mg(NO22、NO2、O2   乙:MgO、NO2、O2  丙:Mg3N2、O2  丁:MgO、NO2、N2
(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或其它合理答案).
查阅资料得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取器连接后,放人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 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称取Mg(NO32固体3.79g置于A中,加热前通人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避免对产物O2的检验产生干扰(或其它合理答案);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A 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 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 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g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人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 3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乙是正确的.
②根据D 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Na2SO3+O2=2Na2SO4(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退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侧到的原因是O2在通过装置B时已参与反应(或其它合理答案).
③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里进一步研究.

分析 (1)选项中都涉及N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应满足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相等,以此解答;
(2)探究硝酸镁分解产物:实验前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由于甲乙丙猜想中产物都有氧气,没有氮气,用氮气排出装置中空气避免对产物氧气检验的干扰,集中加热前先预热硬质试管,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装置A:Mg(NO22热分解,装置B:A中出现的红棕色气体和浓氢氧化钠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吸收二氧化氮,装置C:检验二氧化氮是否除尽,检验氨气存在,装置D:检验氧气存在,装置E:尾气吸收,防止空气中进入装置.
①反应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设法使装置内外形成气压差是气密性检查的常用手段,该题可利用封闭气体的热胀冷缩进行气密性检验;
②甲、乙、丙中都有氧气,避免空气中氧气干扰;根据加热试管的操作要求完成;
(3)①根据硝酸镁的反应现象进行判断;
②D中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能够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溶液褪色.

解答 解:(1)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前后,应满足元素化合价有升高有降低,且氧化剂降低总数和还原剂升高总数相等,由于丁:MgO、NO2、N2,Mg(NO32分解时,丁中NO2、N2都是氮元素的化合降低的产物,由于产物中化合价只有降低情况,没有升高,不满足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丁不成立,
故答案为: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或其它合理答案);
(2)①实验前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由于甲乙丙猜想中产物都有氧气,没有氮气,用氮气排出装置中空气避免对产物氧气检验的干扰,集中加热前先预热硬质试管,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故答案为:避免对产物O2检验产生干扰(或其它合理答案);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
(3)①硝酸镁分解,红棕色气体是二氧化氮,镁元素不会还是硝酸镁形式,所以乙正确;
故答案为:乙;
②亚硫酸钠和氧气的反应,反应方程式是:2Na2SO3+O2=2Na2SO4
在B装置中,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生成的一氧化氮消耗了氧气,
故答案为:2Na2SO3+O2=2Na2SO4;O2在通过装置B时已参与反应(或其它合理答案).

点评 本题探究硝酸镁分解产物,提出假想,通过实验验证,涉及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加热操作的考查,本题难度中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能源和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话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目前“低碳经济”正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甲烷自热重整是一种先进的制氢方法,其反应方程式为CH4(g)+H2O (g)=CO (g)+3H2(g).
阅读下图1,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热△H=+161.1kJ•mol-1

Ⅱ.收集和利用CO2是环境保护的热点课题.
500℃时,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发生如下反应:
CO2(g)+3H2 (g)=CH3OH (g)+H2O (g)△H<0,测得CO2和CH3OH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1)0~10min内v(H2)=0.225 mol/(L.min),A点含义是该条件下反应3min时c(CO2)=c(CH3OH).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H}_{3}OH).c({H}_{2}O)}{c(C{O}_{2}).{c}^{3}({H}_{2})}$.
(2)反应在500℃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H3OH的浓度以每分钟0.030mol/L逐渐增大,经5min又达到新平衡.T<(填“>”、“<”或“=”)500℃,判断理由是改变温度,甲醇的浓度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因为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T<500℃.
(3)温度为T时,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增大一倍.平衡向逆(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容器容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Ⅲ.电化学法处理SO2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利用双氧水吸收SO2可消除SO2污染,设计装置如图3所示.
(1)石墨1为负极(填“正极”或“负极”);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O2+2e-+2H+=2H2O.
(2)若11.2L(标准状况)SO2参与反应,则迁移H+的物质的量为1mol.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