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已知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Z同主族,X、Y、Z同周期,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与W形成化合物与稀盐酸反应不可能产生氧气
B.原子半径:X>Y>Z>W
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Z>Y
D.Y与W形成化合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A
【解析】
已知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Z同主族, X、Y、Z同周期,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可推知Z为S元素;W、Z同主族,W为0元素;X Y、Z同周期,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X可能是Na、Mg或Al,Y可能是Si或P。
A. X可能为Na、Mg或Al,W为O,形成化合物为金属氧化物,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2Na2O2+4HCl=4NaCl+2H2O+O2,故A错误;B.原子半径:X>Y>Z>W,即Na>Si>S>O,故B项正确;C.根据同主族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从上到下依次降低,同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推知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Z>Y即H2O>H2S>PH3(或SiH4),故C项正确; D. Y为Si或P,W为0,其形成的化合物为SiO2或P2O5,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D项正确;答案:A。
【题目】由于金属锌本身的价值不高,在我国工业锌废料的回收利用率比较低。某课题组研究利用含少量铜、铁的粗锌制备硫酸锌及相关物质的资源综合利用,其工艺流程图(图中加入的物质均为足量)及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 Fe(OH)3 | Cu(OH)2 | Zn(OH)2 | CuS | ZnS |
Ksp | 4.0×10—38 | 5.0×10—20 | 2.0×10—16 | 8.5×10—45 | 1.2×10—23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加入固体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2)粗锌中的铜与稀混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溶液II中c(Cu2+)为0.05mol·L—1,则溶液II的pH≤_________。
(4)若B是Zn,取8.320gC完全溶解于500mL 1mol·L—1稀硝酸中,共收集到2240mL气体,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刚好生成沉淀最多,此时所得沉淀质量(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若B是另一种物质,取部分C于试管中,加入盐酸后产生了有臭鸡蛋味气体,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溶液III还可以与(NH4)2S溶液反应制备ZnS,实际生产中选用(NH4)2S溶液而不是Na2S溶液作为反应物,是因为后者制得的ZnS中会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杂质。
【题目】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砚如下图所示转化的是
选项 | X | Y | Z |
A | Na | NaOH | NaCl |
B | Si | SiO2 | Na2SiO3 |
C | Cl2 | HClO | NaClO |
D | NO | NO2 | HNO3 |
A. A B. B C. C D. D
【题目】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1)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所用盐酸的体积为__mL。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当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时,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由___,且30s不恢复原色。
(2)某学生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 待测氢氧化钠 溶液的体积/mL | 0.1000mol·L-1盐酸的体积/mL | ||
滴定前刻度 | 滴定后刻度 | 溶液体积 | ||
第一次 | 25.00 | 0.00 | 26.11 | 26.11 |
第二次 | 25.00 | 1.56 | 30.30 | 28.74 |
第三次 | 25.00 | 0.22 | 26.31 | 26.09 |
请选用其中合理数据算出该氢氧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c(NaOH)=__mol·L-1。
(3)由于错误操作,使得上述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__(填字母)。
A.滴定前滴定管中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B.碱式滴定管量取NaOH溶液时,未进行润洗操作
C.滴定时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D.锥形瓶取用NaOH待测液前加少量水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