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③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总结同周期元素金属性的变化规律__________,并用原子结构解释其原因_________

【答案】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红 加热前镁条表面有少量无色气泡,加热沸腾后,有较多无色气泡冒出,溶液变粉红色 镁条溶解有无色气泡冒出 铝条缓慢溶解有无色气泡冒出 钠与冷水反应剧烈,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镁、铝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镁更容易 钠、镁、铝置换水(或酸)中的氢由易到难的顺序是Na>Mg>Al 同周期元素(如钠、镁、铝),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失去最外层电子逐渐变难,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

【解析】

结合NaMgAl的金属活泼性差异并参照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和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即可。

(1)实验①钠放入水中,反应后滴加酚酞试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红;实验②是水中加入镁粉并滴加酚酞,然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加热前镁条表面有少量无色气泡,加热沸腾后,有较多无色气泡冒出,溶液变粉红色;

(2)实验③是向盛有镁块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镁条溶解有无色气泡冒出;实验④是向盛有铝块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铝条缓慢溶解有无色气泡冒出;

(3)由实验①②③④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知钠与冷水反应剧烈,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镁、铝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镁更容易;

(4)NaMgAl均为第三周期的主族元素,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由实验①②③④可得钠、镁、铝置换水(或酸)中的氢由易到难的顺序是Na>Mg>Al,存在活泼性差异的原因是同周期元素(如钠、镁、铝),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失去最外层电子逐渐变难,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氨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标准状况下,将500 L氨气溶于水形成1 L氨水,则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mol· L-1(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工业上常用过量氨水吸收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2)氨氧化法是工业生产中合成硝酸的主要途径。合成的第一步是将氨和空气的混合气通过灼热的铂铑合金网,在合金网的催化下,氨被氧化成一氧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下列反应中的氨与氨氧化法中的氨作用相同的是__

A.2Na+2NH3===2NaNH2+H2↑ B.2NH3+3CuO===3Cu+N2+3H2O

C.4NH3+6NO===5N2+6H2O D.HNO3+NH3===NH4NO3

工业中的尾气(假设只有NONO2)用烧碱进行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NO2-+NO3-+H2ONO+NO2+2OH===□  +H2O(配平该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27.2 g Cu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HNO3500 mL,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只有NO。固体完全溶解后,在所得溶液(金属阳离子只有Cu2+)中加入1 L 1 mol·L-1NaOH溶液使金属离子恰好完全沉淀,此时溶液呈中性,所得沉淀质量为39.2 g。

Cu与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CuCu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

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mol·L-1

(4)H2SO4HNO3的混合溶液20 mL,加入0.25 molL1Ba(OH)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质量w(g)和Ba(OH)2溶液的体积V(mL)的关系如图所示(C 点混合液呈中性)。则原混合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mol·L-1,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mol·L-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