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分)氧、硫、氯是中学化学重点研究的非金属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⑴三种元素形成的常见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差的是_______,沸点最高的是____,其沸点最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⑵硫单质与铁在加热时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通过硫和氯的单质分别与铁的反应对比,从氧化还原角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8分)⑴ H2S(1分);H2O(1分);水分子间存在氢键。(2分)
⑵ Fe +S ="=" FeS,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2分/空)
解析试题分析:(1)氧、硫、氯形成的氢化物为H2O、H2S、HCl,根据氢化物稳定性的递变规律可得稳定性最差的为水;三者中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沸点升高;(2)硫单质只把铁氧化成硫化亚铁,氯把铁氧化成氯化铁,故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
考点:氢化物稳定性的比较、氢键的存在和对性质的影响、硫和铁及氯气和铁的反应、氧化性的比较等知识。

某金属(A)在TK以下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左下图所示,T K以上转变为右下图所示结构的基本结构单元,在两种晶体中最邻近的A原子间距离相同
(1)在T K以下的纯A晶体中,与A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A原子数为______个;在T K以上的纯A晶体中,与A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A原子数为___________;
(2)纯A晶体在晶型转变前后,二者基本结构单元的边长之比为(TK以上与TK以下之比)___________。
(3)左上图的的堆积方式为 , TK以下经测定其结构和性质参数如下表所示
金属 | 相对原子质量 | 分区 | 原子半径/pm | 密度/g·㎝-3 | 原子化热/kJ·mol-1 |
Na | 22.99 | s区 | 186 | 0.960 | 108.4 |
A | 60.20 | d区 | r | 7.407 | 7735 |
。
(已知



(15分)X、Y、Z、W、R、T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T原子序数等于X、Y、R原子序数之和。Z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Z原子核外均有2个未成对电子。Z与R位于同一主族。X、Y、Z、W、R、T中只有两种金属元素,且存在下列反应: 2W+XZ2 X+2WZ
回答下列问题:
(1)X、Y、Z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在元素R和元素Z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 (填化学式),该分子中中心原子以 杂化。
(3)由X、T元素组成的单质中一定不存在 (填序号)。
A.离子晶体 | B.分子晶体 | C.原子晶体 | D.金属晶体 |
(5)T+能与NH3通过配位键结合为[T(NH3)n]+。该离子中T+的4s轨道及4p轨道通过sp杂化接受NH3提供的孤电子对。① [T(NH3)n]+中n= 。② [T(NH3)n]+中T+与n个氮原子构成的空间结构呈 型。
(6)化合物WZ和NaCl的晶胞结构形似
(氯化钠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

①在WZ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配位数均为 。
②已知WZ的密度为a g/cm3,则WZ中距离最近的阳离子间的距离为 pm(用含a的算式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12分)【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氮族元素包括N、P、As、Sb和Bi五种元素。
(1)下列关于氮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2可用于填充霓虹灯。其发光原理是电子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
B.P、Na、S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P>S>Na |
C.基态As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为4d |
D.Bi原子中最外层有5个能量相同的电子 |
(3)PCl3分子中,Cl-P-Cl键的键角____ 109o28’(填“>”“<”或“=”)。
(4)白磷(P4)是磷的一种单质,它属于分子晶体,其晶胞结构如图。己知该晶体的密度为


(14分)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第三周期元素,其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所述。
元素 | A | B | C | D |
性质 结构 信息 | 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AD2制取A的单质。 | 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最内层电子数多1。 | 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经聚合、脱水,可作袋装食品干燥剂。 | D的一种气态氧化物甲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3,它溶于水得到单一溶质的弱酸性溶液(有漂白性),该溶液光照后酸性增强。 |
(1)工业上制取A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
(2)在25oC、10l kPa下,已知13.5g的B的固体单质在D的气体单质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放热419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3)Sn与元素C同主族,周期数比元素C的大2.则Sn的原子序数为 ;配制SnCl2溶液时需用盐酸溶解其晶体,其目的是 。
(4)甲中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 ;甲溶于水后光照一段时间溶液酸性增强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5)将A的单质、B的单质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NaOH溶液中。写出负极反应的电极方程式 。
(12分)甲同学拟通过实验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请你帮他填写完整,并做出评价。
实验室提供的试剂:锌块、锌粉、铁条、铁粉、铜条、NaBr溶液、NaI溶液、新制的氯水、1mol/L盐酸、3mol/L的盐酸
(1)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写出下列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现象和离子方程式
②【评价】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合理性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非常合理 B. 部分合理 C. 完全不合理
③【补充和完善】上一题②中若选A,则此项不用再作答,若选B或C,则完成实验还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_。
(2)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依据和结论 |
![]() 3mL1mol/L 3mL3mol/L 盐酸 盐酸 (金属质量相同,盐酸均过量) | 均有气体生成,锌粉先消失,锌块后消失 | 因为乙试管中的反应更快,所以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
(3)请你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比较铜和铁的金属活动性。画出实验装置图,标出正负极、电子流动方向,写出电极反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