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同学要以“研究苯分子的结构”为题目做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其活动记录,请你补全所缺内容。
(1)理论推测:他根据苯的凯库勒式________,推测苯分子中有两种不同的碳碳键,即________和________,因此它能使紫色的________溶液褪色。
(2)实验验证:他取少量的上述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苯,充分振荡,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上述的理论推测是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4)查询资料:经查阅有关资料,发现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之间的键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键,苯分子中的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__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应该用________表示苯分子的结构更合理。
(5)发现问题:当他将苯加入溴水中时,充分振荡,发现能使溴水褪色,于是该同学认为所查资料有误。你同意他的结论吗?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
【答案】 酸性 KMnO4 液体分层,溶液紫色不消失 错误 相同 在 不同意 由于苯是一种有机溶剂且不溶于水,而溴单质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其在水中的大许多,故将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时,苯将溴单质从其水溶液中萃取出来,从而使溴水褪色,与此同时,苯层颜色加深
【解析】(1)从苯的凯库勒式可直观的得出苯中的化学键分两种,而含有碳碳双键,则能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苯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而使高锰酸钾褪色;
(3)由于苯并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说明苯中无碳碳双键,故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
(4)苯中的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苯中的六条键完全相同;
(5)溴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且苯不溶于水,故苯能与溴水发生萃取。
(1)苯的凯库勒式为,可直观的得出苯中的化学键分两种,即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而如果含有碳碳双键,则能被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苯,苯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故发现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又因为苯不溶于水,所以液体会分层;
(3)由于苯并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说明苯中无碳碳双键,故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说明上面的理论推测是错误的;
(4)苯中的键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而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故苯中的六条键完全相同,故应该用表示苯的结构更合适;
(5)由于苯是一种有机溶剂且不溶于水,而溴单质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其在水中的大许多,故将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时,苯将溴单质从其水溶液中萃取出来,从而使溴水褪色,与此同时,苯层颜色加深,因此将苯加入溴水中时会发生萃取导致溴水褪色。
【题目】研究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Ⅰ. 含硫物质燃烧会产生大量烟气,主要成分是SO2、CO2、N2、O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制备模拟烟气,并测定烟气中SO2的体积分数。
(一)模拟烟气的制备
(1)用A装置制SO2,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B装置制CO2,使用该装置优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制得的气体与空气充分混合,获得模拟烟气用于后续实验。
(二)测定烟气中SO2的体积分数
(4)将部分模拟烟气缓慢通过C、D装置,其中C、D中盛有的药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KMnO4溶液 ②饱和NaHSO3溶液 ③饱和Na2CO3溶液 ④饱和NaHCO3溶液
(5)若模拟烟气的流速为amL/min,若t1分钟后,测得量筒内液体体积为VmL,则SO2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
(1)A、C、E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l2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①若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进行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
实验操作 | 现 象 | 结 论 |
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 | 有无色气泡产生 | 氯气和水反应的产物具有酸性 |
实验的结论是否合理__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利用上述装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Cl-和S2-的还原性强弱,则甲、乙、丙中盛放的试剂是甲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
(2)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并进行NO2有关实验。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________,再打开止水夹________,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试管中的气体逸出,NO2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