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混盐CaOCl2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产生Cl2,下列关于混盐CaOCl2的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混盐与硫酸反应产生1 mol Cl2时转移2NA个电子

B.该混盐中两种酸根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该混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D.该混盐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和-1

A ?


解析:

由题意CaOCl2为混盐,是由一种阳离子Ca2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且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产生Cl2,推测两种酸根一种为有强氧化性的ClO,另一种为Cl,即此混盐的结构为CaCl(ClO),即相当于CaCl2和Ca(ClO)2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1组成的混合物,B、D项正确;则在酸性条件下反应为ClO+Cl+2H===Cl2↑+H2O,可见生成1 mol Cl2转移NA个电子,故A项错误。由于混盐中含有ClO,故混盐具有强氧化性,C项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我们目前中学课本中的酸碱理论是1887年阿仑尼乌斯(Arrhenius)提出了的电离理论。

(1)1905年富兰克林(Franklin)把阿仑尼乌斯以水为溶剂的个别现象,推到任何溶剂,提出了酸碱溶剂理论。溶剂理论认为:凡能离解而产生溶剂正离子的物质为酸,凡能离解而产生溶剂负离子的物质为碱。试写出五氯化磷在某条件下自身电离的方程式:

              ▲            (一种为正四面体阳离子,另一种为正八面体阴离子)。

(2)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物(Brφusted)和英国化学家劳莱(Lowry)提出了质子论。凡是能够释放质子(氢离子)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氢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按质子理论:下列粒子在水溶液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      ▲       

A.HSO3- B.NH4+    C.OH-      D.HCO3-    E.CH3COO-    F.Cl-

(3)1923年路易斯(Lewis)提出了广义的酸碱概念。凡是能给出电子对而用来形成化学键的物质是碱;凡是能和电子对结合的物质都是酸。如:

 酸(电子对接受体)  碱(电子对给予体)      反应产物

       H+ +  [∶OH ]—    H∶OH

试指出下列两个反应中的酸或碱

①H3BO3  + H2O  = H+ B(OH)4   该反应中的碱是  ▲    (填:H3BO3 或 H2O)

②BF3  + NH3  = BF3 · NH3            该反应中的酸是  ▲    (填:BF3  或 NH3

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我们目前中学课本中的酸碱理论是1887年阿仑尼乌斯(Arrhenius)提出了的电离理论。

(1)1905年富兰克林(Franklin)把阿仑尼乌斯以水为溶剂的个别现象,推到任何溶剂,提出了酸碱溶剂理论。溶剂理论认为:凡能离解而产生溶剂正离子的物质为酸,凡能离解而产生溶剂负离子的物质为碱。试写出五氯化磷在某条件下自身电离的方程式:

             ▲           (一种为正四面体阳离子,另一种为正八面体阴离子)。

(2)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物(Brφusted)和英国化学家劳莱(Lowry)提出了质子论。凡是能够释放质子(氢离子)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氢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按质子理论:下列粒子在水溶液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      ▲       

A.HSO3- B.NH4+    C.OH-      D.HCO3-    E.CH3COO-    F.Cl-

(3)1923年路易斯(Lewis)提出了广义的酸碱概念。凡是能给出电子对而用来形成化学键的物质是碱;凡是能和电子对结合的物质都是酸。如:

 酸(电子对接受体)  碱(电子对给予体)     反应产物

       H++  [∶OH ]—    H∶OH

试指出下列两个反应中的酸或碱

①H3BO3  + H2O = H+ B(OH)4   该反应中的碱是  ▲   (填:H3BO3 或 H2O)

②BF3  + NH3 = BF3 · NH3           该反应中的酸是  ▲    (填:BF3 或 NH3

 

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我们目前中学课本中的酸碱理论是1887年阿仑尼乌斯(Arrhenius)提出了的电离理论。
(1)1905年富兰克林(Franklin)把阿仑尼乌斯以水为溶剂的个别现象,推到任何溶剂,提出了酸碱溶剂理论。溶剂理论认为:凡能离解而产生溶剂正离子的物质为酸,凡能离解而产生溶剂负离子的物质为碱。试写出五氯化磷在某条件下自身电离的方程式:
             ▲           (一种为正四面体阳离子,另一种为正八面体阴离子)。
(2)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物(Brφusted)和英国化学家劳莱(Lowry)提出了质子论。凡是能够释放质子(氢离子)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氢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按质子理论:下列粒子在水溶液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     ▲       

A.HSO3-B.NH4+ C.OH-D.HCO3- E.CH3COO- F.Cl-
(3)1923年路易斯(Lewis)提出了广义的酸碱概念。凡是能给出电子对而用来形成化学键的物质是碱;凡是能和电子对结合的物质都是酸。如:
酸(电子对接受体) 碱(电子对给予体)     反应产物
H+ +  [∶OH ]—   H∶OH
试指出下列两个反应中的酸或碱
①H3BO3  + H2O  = H+ B(OH)4   该反应中的碱是 ▲   (填:H3BO3或 H2O)
②BF3 + NH3  = BF3· NH3           该反应中的酸是 ▲   (填:BF3 或 NH3

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我们目前中学课本中的酸碱理论是1887年阿仑尼乌斯(Arrhenius)提出了的电离理论。

(1)1905年富兰克林(Franklin)把阿仑尼乌斯以水为溶剂的个别现象,推到任何溶剂,提出了酸碱溶剂理论。溶剂理论认为:凡能离解而产生溶剂正离子的物质为酸,凡能离解而产生溶剂负离子的物质为碱。试写出五氯化磷在某条件下自身电离的方程式:

              ▲            (一种为正四面体阳离子,另一种为正八面体阴离子)。

(2)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物(Brφusted)和英国化学家劳莱(Lowry)提出了质子论。凡是能够释放质子(氢离子)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氢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按质子理论:下列粒子在水溶液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      ▲       

A.HSO3- B.NH4+    C.OH-      D.HCO3-    E.CH3COO-    F.Cl-

(3)1923年路易斯(Lewis)提出了广义的酸碱概念。凡是能给出电子对而用来形成化学键的物质是碱;凡是能和电子对结合的物质都是酸。如:

 酸(电子对接受体)  碱(电子对给予体)      反应产物

       H+ +  [∶OH ]—    H∶OH

试指出下列两个反应中的酸或碱

①H3BO3  + H2O  = H+ B(OH)4   该反应中的碱是  ▲    (填:H3BO3 或 H2O)

②BF3  + NH3  = BF3 · NH3            该反应中的酸是  ▲    (填:BF3  或 NH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