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可能偏高的是( )
| A. | 转移时有溶液洒落在外 | | B. | 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
| C. | 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 | D. | 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 |
分析 根据c=nVnV进行误差分析,凡是引起n偏小或者V偏大的操作,所配溶液的浓度将会偏小;凡是引起n偏大或者V偏小的操作,所配溶液的浓度将会偏大,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转移时有溶液洒落在外,导致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则浓度偏低,故A错误;
B.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时俯视,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B正确;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C错误;
D.溶液配制需加水定容,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误差分析,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明确配制原理,准确判断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有机物 的一氯代物有5种 |
| B. | 淀粉遇碘酒变蓝色,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 |
| C. | 用碳酸钠溶液可一次性鉴别乙酸、苯和乙醇三种无色液体 |
| D. | 乙醇被酸性KMnO4溶液充分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5CH3CH2OH+4KMnO4+6H2SO4→5CH3COOH+2K2SO4+4MnSO4+11H2O |
2.
前四周期元素 R、X、Y、Z、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它们的结构和部分信息如表所示:
元素代号 | 部分信息 |
R | 基态R原子核外有三个能级,每个能级上电子数相同 |
X | X的双原子单质δ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1:2 |
Y | 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 |
Z | Z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之和等于4 |
E | 基态E3+的外围电子排布式是3d5 |
回答问题: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VIII族,其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是N.
(2)元素 X的氢化物M,分子内含18个电子,M的结构式为

,每个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4.
(3)在R、X、Z的含氧酸根离子中,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组是CO
32-与NO
3-.
(4)Z元素的两种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H
2SO
4,其原因是其原因是H
2SO
4和H
2SO
3可表示为(HO)
2SO和(HO)
2SO
2,H
2SO
3中的S为+4价,而H
2SO
4中的S为+6价,正电性更高,导致S-O-H中的O的电子更向S偏移,越易电离出H
+.
(5)(ZX)
4在常压下,高于130℃时(ZX)
4分解为相应的单质,这一变化破坏的作用力是共价键;它为热色性固体,具有色温效应,低于-30℃时为淡黄色,高于100℃时为深红色.
在淡黄色→橙黄色→深红色的转化中,破坏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
(6)常温条件下,E的晶体采用如图所示的堆积方式.则这种堆积模型的配位数为8,若E原子的半径为r,则单质E的原子空间利用率为
2×43πr3(4r√3)3.(列出计算式即可)
3.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 HCO3-、NH4+、H+、Cl- | | B. | Mg2+、Fe3+、NO3-、SCN- |
| C. | AlO2-、H+、MnO42-、NO3- | | D. | AlO2-、OH-、Na+、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