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题目内容
下列过程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B.氨气和硝酸合成硝酸铵
C.二氧化氮制备硝酸
D.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
试题答案
相关练习册答案
A
氮的固定是指由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过程属于,答案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Top巅峰特训系列答案
新课堂新坐标高三一轮总复习系列答案
百年学典全优课堂高考总复习系列答案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创新方案系列答案
金版学案高考总复习系列答案
三维设计新课标高考总复习系列答案
单元滚动检测卷系列答案
每周6加13读3练1周1测系列答案
一品课堂通关测评系列答案
阶段检测优化卷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分)已知A、B、C、D、E五种物质中均为含有A元素,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若A为气态非金属单质,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 Cu与E的浓溶液反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B和E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以CaO和硝酸反应制Ca(NO
3
)
2
·4H
2
O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既不补充水分,又无水剩余,则应选用的硝酸质量分数为
A.30%
B.70%
C.63%
D.84%
76.8g铜与适量的浓HNO
3
混合,充分反应后固体物质完全消失,共收集到44.8 L(标准状况) NO
2
和NO的混合气体,则反应生成NO
2
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不考虑NO
2
与N
2
O
4
的转化)
A.1∶3
B.1∶1
C.9∶1
D.3∶1
(9分)下图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
。
(2)学生甲用装置Ⅰ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气体产物。实验过程在烧瓶中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在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烧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
(3)学生乙认为,甲用装置Ⅰ实验,无法说明问题。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为NO,甲设计了如图Ⅱ所示的实验装置,选择下列药品,并按下列实验步骤完成该实验。请你根据他的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药品:稀硝酸锌粒石灰石固体
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CaCO
3
固体
③向试管中倒入过量的稀HNO
3
并迅速盖上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
④待反应完全后,将导管插入试管内接近液面
⑤将铜丝插入到溶液中
⑥用注射器的针头穿过橡皮塞并向试管内推入氧气(或空气)
(ⅰ)步骤②目的是
;
(ⅱ)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
;
(ⅲ)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这可能是Cu
2+
的浓度差异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
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是强酸
B.过氧化氢是离子化合物
C.过氧化氢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D.过氧化氢有漂白作用
(15分)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现用下图所示仪器(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成分。
已知:①NO+NO
2
+2OH
-
=2NO
2
-
+H
2
O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NO
2
21℃、NO -152℃
(1)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
A 、C、
、
、
。
(2)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目的是:
。
(3)在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①确认A中产生的气体含有NO,依据的现象是
。
②装置E的作用是
。
(4)如果向D中通入过量O
2
,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没有装置C,对实验结论造成的影响是
。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得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氢化铵(NH
4
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NH
4
H与水反应有氢气生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H
4
Cl受热能够分解,生成两种气体
B.NH
4
H溶于水,所得溶液显酸性
C.NH
4
H固体投入少量水中,有两种气体产生
D.NH
4
H与水反应时,NH
4
H是氧化剂
Mg、Cu合金8.4g完全溶于浓硝酸中,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mLNO
2
和2240mLN
2
O
4
,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再经灼烧后所得固体质量为:
A.15.2 g,
B.11.6g
C.13.5g,
D.16.6 g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