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
B.当出现CO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 |
C.制取并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应立即停止加热 |
D.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人下水道 |
B
解析试题分析A、少量浓硫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涂上,故A不正确;B、CO易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是人体失去氧而中毒,所以当出现CO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故B正确;C、制取并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如果立即停止加热,容易引起液体倒流,故C错误;D、硫酸是强酸,不能随意排放,随意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人下水道是错误的,故D不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的正误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如图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ml,如果刻度A为4,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 )
A.4.8ml | B.3.2ml | C.3.20ml | D.4.80ml |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 “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锰酸钾加热制备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离酒精灯 |
B.给试管加热时,先给试管来回均匀加热,后固定局部加热 |
C.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
D.在测定溶液的pH时,先用蒸馏水湿润,后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试纸中部,再与比色卡比较。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滴在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然后褪色,最后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酸性、氧化性和吸水性 |
B.样品无明显现象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样品中含SO42- |
C.常温下浓硫酸能用铁制容器盛装,说明浓硫酸与Fe不反应 |
D.样品中加入盐酸得到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样品中含CO32-或HCO3- |
下列操作中,不用玻璃棒的是
A.过滤 | B.蒸发 | C.蒸馏 | D.溶解 |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可用图①所示装置收集SO2 |
B.可用图②所示装置防止铁钉生锈 |
C.可用图③所示装置比较KMnO4、Cl2、S的氧化性强弱 |
D.可用图④所示装置配制稀硫酸 |
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
B.存放FeSO4溶液时加入少量铁粉 |
C.NaOH溶液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
D.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
对含微量I-的某样品进行I-化学定量测定,有以下两种途径,最后均是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以求得I-的浓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已知:5I-+IO3-+6H+=3H2O+3I2 I-+3Br2(过量)+3H2O=6H++6Br-+IO3-
方法一I-(样品)IO3-I2I-
方法二I-(样品)I2I-
A.方法二对样品所做处理操作简便,用作微量的测定更准确 |
B.当待测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时即达到滴定终点 |
C.方法一与方法二测量出的样品浓度比为6:l |
D.假设各步骤操作均得当,方法一所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是方法二的6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