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如图表示常见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相应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的产物没有全部列出.已知:B是黄绿色气体、有毒性,C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一种,D是一种强碱;X、Y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金属材料,F是一种红棕色的固体氧化物,常可以用作制备红色油漆和涂料;Z为气态氧化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B和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3Cl2=2FeCl3;
(2)反应②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反应.
(3)有学生认为B与X反应的产物E不一定是纯净物.他认为产物中可能还有FeCl2(填化学式),为验证其猜想该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你认为他需要选择的试剂为A.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NaOH溶液 C.KSCN溶液 D.稀硫酸
(4)若Z能导致温室效应,则反应③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2+OH-=HCO3-.
(5)若Z是酸雨形成的罪魁祸首,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业处理含Z废气的方法是在一定条件下与生石灰作用而使其固定,产物可作建筑材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2CaO+O2=2CaSO4.
分析 (1)-(3)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B、C、D,B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则B为Cl2,C在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则C为H2,D是一种碱,则D为NaOH;X、Y是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F是一种红棕色氧化物,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则F为Fe2O3,由转化关系可知X为Fe、E为FeCl3,反应②为铝热反应,Y为Al、G为Al2O3,与氢氧化钠反应反应生成I为NaAlO2;
(4)若Z能导致温室效应,则Z为CO2,过量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5)若Z是我国酸雨形成的罪魁祸首,则Z为SO2,生石灰与二氧化硫、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
解答 解:(1)B为Cl2,具有氧化性,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方程式为2Fe+3Cl2=2FeCl3,故答案为:2Fe+3Cl2=2FeCl3;
(2)反应②是Al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氧化铝与Fe,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置换反应;
(3)学生认为B与X反应的产物E不一定是纯净物,他认为产物中可能还有FeCl2,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而氢氧化钠、KSCN与铁离子反应,影响亚铁离子检验,而硫酸不反应,故选A,
故答案为:FeCl2;A;
(4)若Z能导致温室效应,则Z为CO2,过量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OH -=HCO3 -,
故答案为:CO2+OH -=HCO3 -;
(5)若Z是我国酸雨形成的罪魁祸首,则Z为SO2,生石灰与二氧化硫、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2CaO+O2=2CaSO4,
故答案为:2SO2+2CaO+O2=2CaSO4.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物质的颜色、温室效应气体、形成酸雨的气体等是推断突破口,题目比较综合,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识,难度中等.
A. | HX是强酸,HY是弱酸 | |
B. | V[NaOH(aq)]=10.00ml时,$\frac{c({X}^{-})}{c(HX)}$>1 | |
C. | V[NaOH(aq)]=20.00ml时,所得的两种溶液的pH均等于7 | |
D. | V[NaOH(aq)]=20.00ml时,所得的两种溶液的导电性,HX的比HY的强 |
A. | 乙醇溶于水和硫酸溶于水 | B. | 二氧化硅和干冰熔化 | ||
C. | 碘升华和液溴挥发 | D. | 石灰石和冰粉碎 |
A. | 氨气和氯化氢常温下化合成氯化铵与氯化铵受热分解成氨气和氯化氢,这两个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 |
B. | 对于一个可逆反应来说,只要添加反应物,反应速率就会加快 | |
C. | 对于一个可逆反应来说,只要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就会变快 | |
D. | 验证Fe3+和I-反应生成Fe2+和I2的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可验证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中Fe3+和I2,与反应一开始添加的Fe3+的物质的量没有关系 |
A. | KIO3和NaCl为离子化合物,均只含离子健 | |
B. | KIO3中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
C. | KIO3只有氧化性,无还原性 | |
D. | 23Na37Cl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比是7:8 |
A. | 铜和硝酸反应 | B. | H2S与氧气反应 | ||
C. | 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 | D. | 硫在氧气中燃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