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题文)如图所示,一密闭容器被无摩擦、可滑动的两隔板a、b分成甲、乙两室;标准状况下,在乙室中充入NH3 0.4 mol,甲室中充入HCl、N2的混合气体,静止时隔板位置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两室中气体的质量差为17.3g。

(1)甲室中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

(2)甲室中HCl、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3)将隔板a去掉,当HClNH3充分反应生成NH4Cl固体(反应方程式为:HCl(g)+NH3(g)=NH4Cl(s),仅发生此反应),隔板b将位于刻度________处(填数字,不考虑固体物质产生的压强),此时体系的平均摩尔质量________

【答案】24.1 g1:3425.25g/mol

【解析】

试题(1)乙室中充入NH3,则氨气的质量为m=n·M=0.4mol×17g/mol=6.8g,已知甲、乙两室中气体的质量差为17.3g,则甲中气体的质量为17.3g+6.8g=24.1g(2)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体积之比,看图可知甲、乙两室气体的体积比为21,故其物质的量之比为21,在乙室中充入NH3的物质的量是 0.4mol,所以甲室中气体为0.8mol,甲中气体的质量为24.1g,设其中HCl的物质的量为x,氮气的物质的量为y,根据其物质的量、质量列方程组为:x+y0.836.5x+28y24.1,解得x=0.2moly=0.6mol,所以HCl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2mol0.6mol=13(3)乙室中NH3的物质的量为0.4mol,甲中HCl的物质的量为0.2mol,二者混合会发生反应:NH3+HCl=NH4Cl,由于二者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1,所以反应生成NH4Cl固体,剩余NH3的物质的量为0.2mol,剩余的气体总物质的量为n= n(NH3)+n(N2)= 0.2mol+0.6mol=0.8mol,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开始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2mol,其活塞b6处,现在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8mol,所以活塞b将会左移至“4”处;体系的平均摩尔质量M="m÷n=" (0.2mol×17g/mol+ 0.6mol×28g/mol) ÷(0.2mol+0.6mol) = 25.25g/mol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研究小组进行右图所示实验,试剂A为0.2mol/LCuSO4溶液,发现铝条表面无明显变化,于是改变实验条件,探究铝和CuSO4溶液、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因素。用不同的试剂A进行实验1~实验4,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试剂A

实验现象

1

0.2mol/LCuCl2溶液

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有红色固体析出

2

0.2mol/LCuSO4溶液,再加入一定质量的NaCl固体

开始铝条表面无明显变化,加NaCl后,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有红色固体析出

3

2mol/LCuSO4溶液

铝条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并有少量红色固体

4

2mol/LCuCl2溶液

反应非常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棕褐色,有红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1)实验1中,铝条表面析出红色固体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2)实验2的目的是证明铜盐中的阴离子Cl-是导致实验1中反应迅速发生的原因,实验2中加入NaCl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

(3)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___

(4)经检验可知,实验4中白色固体为CuCl。甲同学认为产生白色固体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Cu+CuCl2=2CuCl的反应,他设计了右图所示实验证明该反应能够发生。

①A极的电极材料是_________

②能证明该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5)为探究实验4中溶液呈现棕褐色的原因,分别取白色CuCl固体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加入浓NaCl溶液

沉淀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ii

加入饱和AlCl3溶液

沉淀溶解,形成褐色溶液

iii

向i所得溶液中加入2mol/LCuCl2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

查阅资料知:CuCl难溶于水,能溶解在Cl-浓度较大的溶液中,生成[CuCl2]-络离子,用水稀释含[CuCl2]-的溶液时会重新析出CuCl沉淀。

①由述球实验及资料可推断,实验4中溶液呈棕褐色的原因可能是[CuCl2]-_____作用的结果。

②为确证实验4所得的棕褐色溶液中含有[CuCl2]-应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

(6)上述实验说明,铝和CuSO4溶液、CuCl2溶液的反应现象与______有关。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