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能源、资源问题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1)燃料电池将能量转化效率比直接燃烧效率高,如图为某种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a、b均为惰性电极。
使用时,空气从_______口通入(填“A”或“B”);
(2)钢铁的腐蚀现象非常普遍,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某同学按下图进行钢铁腐蚀的模拟,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当导线中有3.01×1023个电子流过,被腐蚀的铁元素为_______g。[ 提示:电化学的总反应式为2Fe+2H2O+O2=2Fe(OH)2 ]
(3)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下图是海带中提取碘的示意图:
①中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下述物质中不可做试剂③的是________。
A.乙醇 B.苯 C.乙酸 D.四氯化碳
【答案】 B 2H2O + O2 + 4e- = 4OH- 14 溶解、过滤 AC
【解析】(1)由电子转移方向可知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应通入燃料,b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应通入空气;
(2)钢铁腐蚀,在电解质溶液为中性溶液水膜时发生的是吸氧腐蚀,铁做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杂质碳做正极,溶液中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结合电子守恒计算;
(3)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溶液的方法是溶解、过滤,碘离子和双氧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水,根据萃取剂的选取标准判断。
(1)由电子转移方向可知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应通入燃料,b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应通入空气,故答案为:B;
(2)钢铁腐蚀,在电解质溶液为中性溶液时发生的是吸氧腐蚀,铁做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Fe-2e-=Fe2+,杂质碳做正极,溶液中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电化学的总反应式为2Fe+2H2O+O2=2Fe(OH)2,当导线中有3.01×1023个电子流过,电子物质的量==0.5mol,被腐蚀的铁元素为0.25mol,质量=0.25mol×56g/mol=14g,故答案为:O2+2H2O+4e-=4OH-;14;
(3)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溶液的方法是溶解、过滤,碘离子和双氧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2O2+2I-+2H+=2H2O+I2,萃取剂的选取标准为: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两种溶剂不能互溶,萃取剂和溶质不反应,乙醇和乙酸能与水互溶,所以不能作萃取剂,苯和四氯化碳符合萃取剂的选取标准,所以可以作萃取剂,故选AC,故答案为:溶解、过滤;AC。
【题目】叠氮化钠(NaN3)是汽车安全气囊最理想的气体发生剂原料。工业水合肼法制备叠氮化钠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NaN3能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难溶于水的AgN3;部分相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 | |
CH3OH | 97 | 64.7 | 与水互溶 |
水合肼 (N2H4H2O) | 51.7 | 118.5 | 与水、醇互溶,不溶于乙醚和氯仿 |
亚硝酸甲酯(CH3ONO) | 17 | 12 | 溶于乙醇、乙醚 |
请回答:
(1)步骤Ⅰ中NaNO2与稀硫酸发生副反应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在空气中可以转化为产物中的另一种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Ⅱ中生成NaN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模拟步骤Ⅱ,实验装置如图(装置中冷却水省略,下同):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发现温度在20℃左右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最高,但是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因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合理给分)
③图中X处连接的最合适装置应为下图中的_________。
(3)步骤Ⅱ中制备叠氮化钠的操作是_______;步骤Ⅲ中溶液A进行蒸馏的合理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①打开K1、K2,关闭K3 ②打开K3 ③加热 ④关闭K1、K2
(4)步骤Ⅳ对溶液B加热蒸发至溶液体积的1/3,NaN3结晶析出。
①步骤Ⅴ可以用_______洗涤晶体。
A.水 B.乙醚 C.乙醇水溶液 D.乙醇
②沉淀滴定法测定产品纯度,是以淡黄色K2CrO4溶液作指示剂,将AgNO3标准溶液滴入样品溶液,至少量Ag2CrO4出现(即析出橘红色沉淀),达到滴定终点。AgNO3溶液要装在棕色的酸式滴定管里进行滴定,理由是__________。下列操作合理的是______。
A.滴定管管尖不可接触锥形瓶内壁
B.滴定时滴液速度应先快后慢,接近终点时一滴一摇
C.滴定过程中可用蒸馏水将锥形瓶壁上粘附的溶液冲下
D.若未等滴定管液面稳定就读数,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E.若发现AgNO3溶液滴加过量,可回滴样品溶液,至红色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