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最近几年的PM2.5下降很多。有一方面归功于汽车尾气管中加装催化剂,它可有效降低CO、NOx及碳氧化合物的排放。回答下列问题:
(1)引发光化学污染的气体是__________
(2)以NO为例,已知:
①H2(g)+1/2O2(g)=H2O(g) ΔH1
②2NO(g)+O2(g)=2NO2(g) ΔH2
③N2(g)+2O2(g)=2NO2(g) ΔH3
④2NO(g)+2H2(g)=2H2O(g)+N2(g) ΔH4=-664.14 kJ/mol
⑤2NO(g)+2CO(g)=2CO2(g)+N2(g) ΔH5=-746.48 kJ/mol
①②③④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ΔH4=_______;有利于提高NO转化率的反应条件是_____;
在尾气处理过程中防止NO与H2反应生成NH3,提高其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
(3)研究表明不同负载钯量催化剂对汽车尾气处理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图1和图2可知催化剂最佳负载钯的量为______;当负载钯的量过大时,三种尾气的转化率反面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CO、4molH2,在适当的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CO(g)+4H2(g)CH3OCH3(1)+H2O(1) ΔH=+71KJ/mol。下列叙述能说明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b.CO和H2的转化率相等
c.CO和H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1molCO生成的同时有1molO-H键生成
(5)以连二硫酸根(S2O42-)为媒介,使用间接电化学法也可处理燃煤烟气中的NO,装置如图所示:
①阴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②NO吸收转化后的主要产物为NH4+,若通电时电路中转移了0.3mole-,则此通电过程中理论上吸收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mL.
【答案】NOx和碳氢化合物(HC) 2ΔH1+ΔH2-ΔH3 降低温度、增大压强 找到合适的催化剂 2g/L 钯的负载量过大时在高温下可能使钯颗粒烧结,致使催化剂活性降低 de 2SO32-+4H++2e-=S2O42-+2H2O 1344
【解析】
试题(1)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是引发光化学污染的气体;(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ΔH4;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NO转化率;催化剂具有选择性;(3)转化率越高越好;(4)根据平衡标志分析;(5)①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SO32-失电子生成S2O42-;NO得电子生成NH4+,根据电子守恒计算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解析:引发光化学污染的气体是NOx和碳氢化合物;
(2)①H2(g)+1/2O2(g)=H2O(g) ΔH1 ②2NO(g)+O2(g)=2NO2(g) ΔH2 ③N2(g)+2O2(g)=2NO2(g) ΔH3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得2NO(g)+2H2(g)=2H2O(g)+N2(g) ΔH4= 2ΔH1+ΔH2-ΔH3;反应④⑤放热,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NO转化率的条件是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催化剂具有选择性,所以防止NO与H2反应生成NH3,提高其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选择合适的催化剂;(3)根据图示,负载钯的量为2g/L,转化率最高;钯的负款量过大时在高温下可能使钯颗粒烧结,致使催化剂活性降低;(4)设CO 的变化量是xmol,则H2 的变化量是2xmol; a.根据化学方程式,CO、H2的体积比始终是(2-2x):(4-4x)=1:2,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恒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不一定平衡,故a错误; b.CO的转化率是 ,H2的转化率 ,CO和H2的转化率始终相等,故B错误; c.CO的体积分数是,H2的体积分数是, CO和H2的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 ,故c错误; d.根据,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说明气体质量保持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e.1molCO生成的同时有1molO-H键生成,说明 ,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e正确;(5)①阴极SO32-失电子生成S2O42-,电极反应为2SO32-+4H++2e-=S2O42-+2H2O;设NO的体积为xL,NO得电子生成NH4+,根据电子守恒 ,x=1.344L=1344mL。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 |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B |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 铁丝浸入CuSO4溶液,铜丝浸入AgNO3溶液 |
C | 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 |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 |
D |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 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