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体现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
B.铵盐受热易分解,均有NH3产生 |
C.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的细口瓶中 |
D.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形成酸雨 |
C
解析试题分析:A.Na2SO3 + H2SO4(浓)= Na2SO4+SO2↑+H2O.体现了浓硫酸具有强酸性。错误。B.铵盐受热易分解,但不是所有的铵盐分解都有NH3产生。错误。C.浓硝酸光照容易发生分解反应:4HNO34NO2↑+2H2O。温度越高,浓度越大越容易分解。为了防止浓硝酸分解,所有应该保存在棕色的细口瓶中。正确。D.化工厂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只是减少在本地区的有害气体的含量,但是对于全局的环境保护无任何帮助。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环境保护的知识。
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
设法把NO2和O2按4:1体积比充满一干燥的真空烧瓶中,然后把烧瓶置于水中,瓶内液面会逐渐上升,则最终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①气体体积为标准状况下测定 ②烧瓶中溶液不向外扩散)
A.1/14mol /L | B.1/22.4mol/L | C.1/28mol/L | D.1/42mol/L |
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己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 | 氧化性:Cl2>Br2>I2 |
B | c处先变红,后褪色 | 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
C | d处立即褪色 | 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
D | e处变红色 | 氧化性:Cl2 > Fe3+ |
可用如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
A.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 B.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 |
C.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 D.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 |
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 固体变黑膨胀 |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
B |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 | 无明显变化 |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
C | 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 | 产生气泡 | 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
D |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 粉末变红 |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
化学反应中,有时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特殊情况。下列反应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①过量的锌与18 mol·L-1的硫酸反应;②过量的氢气与少量氮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充分反应;③浓盐酸与过量的MnO2反应;④过量铜与浓硫酸反应;⑤过量稀硝酸与银反应;⑥过量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
A.②③④⑥ | B.②③⑤ |
C.①④⑤ | D.①②③④⑤⑥ |
中科院用CO2合成了可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聚二氧化碳塑料是通过聚合反应制得的 |
B.聚二氧化碳塑料与干冰互为同素异形体 |
C.聚二氧化碳塑料与干冰都属于纯净物 |
D.聚二氧化碳塑料的使用会产生白色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