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已知下列物质的氧化性:KMnO4>Cl2>Fe3+>I2.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来验证: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中产生氯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2)由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氧化性:Cl2>I2
(3)写出步骤II 结束后检验B中阳离子的试剂:KSCN溶液现象:黄色变成血红色.
A.打开活塞b,振荡D试管、静止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液体分层,其中下层为紫红色
B.在100mLFeI2溶液中通入2.24LCl2(标准状况),溶液中有$\frac{1}{2}$的I-被氧化成单质I2,则原FeI2溶液中FeI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分析 A装置为制取氯气的装置,B装置为氯气氧化亚铁离子的装置,C装置为生成铁离子的装置,D装置为铁离子氧化碘离子的装置.
(1)根据KMnO4与浓HCl反应制Cl2;
(2)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说明生成了单质碘;
(3)当B和C中的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时即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可KSCN溶液检验;
A、因氧化性Fe3+>I2,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发生:2Fe3+2I-=I2+2Fe2+;
B、因氧化性Fe3+>I2,则氯气只和部分碘离子反应,根据电子守恒进行计算.
解答 解:(1)因KMnO4与浓HCl反应可以用来制Cl2,反应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故答案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2)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说明生成了单质碘,碘遇淀粉变蓝,因Cl2的氧化性大于I2的氧化性,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发生:Cl2+2I-=I2+2Cl-;
故答案为:氧化性:Cl2>I2;
(3)当B和C中的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时即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可加KSCN溶液变血红色检验,所以检验B中阳离子的试剂KSCN溶液,现象为溶液由黄色变成血红色,故答案为:KSCN溶液;黄色变成血红色;
A、因氧化性Fe3+>I2,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发生:2Fe3+2I-=I2+2Fe2+,碘易溶于四氯化碳,故看到现象为:液体分层,其中下层为紫红色,
故答案为:液体分层,其中下层为紫红色;
B、设FeI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溶液中有$\frac{1}{2}$的I-被氧化成单质I2,因氧化性Fe3+>I2,则氯气只和部分碘离子反应,由电子守恒可知,$\frac{2.24L}{22.4L/mol}$×2×1=c×0.1L×2×$\frac{1}{2}$×(1-0),
解得c=2mol/L,
故答案为:2mol/L.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验证,要注意离子氧化性顺序,根据已知知识能得出实验现象并进行解释.
A. | 2,6一二甲基萘 | B. | 2,5一二甲基萘 | C. | 4,7一二甲基萘 | D. | 1,6一二甲基萘 |
A. | 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A | |
B. | 50mL 18.4 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数目为0.46NA | |
C. | 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 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 NA | |
D. | 235 g核素${\;}_{92}^{239}$U发生裂变反应:${\;}_{92}^{239}$U+${\;}_{0}^{1}$n$\stackrel{裂变}{→}$${\;}_{38}^{90}$Sr+${\;}_{54}^{136}$U+10${\;}_{0}^{1}$n净产生的中子(${\;}_{0}^{1}$n)数为10NA |
途径①S$\stackrel{农硝酸}{→}$H2SO4
途径②S$\stackrel{O_{2}}{→}$SO2$\stackrel{O_{2}}{→}$SO3$\stackrel{H_{2}O}{→}$H2SO4.
A. | 途径①反应中体现了浓HNO3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 |
B. | 途径②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O2浓度来降低成本 | |
C. | 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1 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 mol S,各转移6 mol e- | |
D. | 途径②与途径①相比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是因为途径②比途径①污染相对小且原子利用率高 |
A. | a的值为3 | B. | 平衡时X的浓度为0.8mol/L | ||
C. | Y的转化率为60% | D. | 反应速率v(Y)=0.2mol/(L•min) |
A. | ${\;}_{78}^{202}$Pt和${\;}_{78}^{198}$Pt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 |
B. | 于${\;}_{78}^{202}$Pt和${\;}_{78}^{198}$Pt的中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 |
C. | 于${\;}_{78}^{202}$Pt和${\;}_{78}^{198}$Pt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 |
D. | 于${\;}_{78}^{202}$Pt和${\;}_{78}^{198}$Pt的质量数相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
A. | NaCN是钠盐 | B. | 氰化氢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 ||
C. | NaCN是强电解质 | D. | CN-有剧毒性 |
A. | 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 |
B. | 陶瓷、玻璃和水泥都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 |
C. | 醋酸、蔗糖均属于电解质 | |
D. |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