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实验现象中烟雾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白雾:成分是盐 酸小液滴 | 白雾:成分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 白烟:成分是氯化铵固体颗粒 | 白烟:NaCl固体颗粒 |
B
解析试题分析:A、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产生白雾,正确;B、CH4与Cl2反应生成HCl气体,溶解于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产生白雾,错误;C、浓氨水挥发出的NH3与浓盐酸挥发出的HCl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颗粒,产生白烟,正确;D、氯气与钠反应生成NaCl固体颗粒,产生白烟,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事实与结论(或推论)均正确的是
A.将氨水加到盛有AgCl固体的试管中,AgCl固体完全溶解,说明所得溶液中c(Ag+)·c(Cl-)>Ksp(AgCl) |
B.物质的量之比为1: 2的Na2O2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反应后,残留的固体是Na2CO3 |
C.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那么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 |
D.将某混合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不褪色,该气体中无Cl2 |
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烧瓶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A.水、氯化氢 |
B.硫酸、氨气 |
C.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硫 |
D.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碳 |
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满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若a为CO2,b为NaOH溶液,可出现无色喷泉 |
B.若a为HCl,b为AgNO3溶液,可出现白色喷泉 |
C.若a为CO2,b为NaHCO3溶液,可出现无色喷泉 |
D.若a为NH3,b为水(预先滴入少量酚酞溶液),可出现红色喷泉 |
下列陈述Ⅰ、Ⅱ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陈述Ⅰ | 陈述Ⅱ |
A | Fe3+有氧化性 | FeCl3溶液可溶解废旧电路板中的铜 |
B | SiO2有导电性 | 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
C | NH3有还原性 | NH3可用H2SO4吸收 |
D | 浓HNO3有酸性 | 浓HNO3不可用铁制容器盛放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箔在空气中受热熔化,并不滴落,说明铝与氧气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
B.硅在电子工业中是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
C.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所以不能用于杀菌消毒 |
D.氨很容易液化,液氨气化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
下列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合理的是
实验事实 | 结论 |
A.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 Cl2是电解质 |
B.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继续燃烧 | 还原性:Mg>C |
C.SO2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D.将铁粉放入稀HNO3中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 稀HNO3不能将Fe氧化成Fe3+ |
已知X、Y、Z、W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则W、X不可能是
选项 | W | X |
A | 盐酸 | Na2CO3溶液 |
B | 稀HNO3 | Fe |
C | CO2 | Ca(OH)2溶液 |
D | O2 | Na |
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 |
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
C.丙图装置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
D.用丁图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