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分)某化学课外小组为测定空气中CO2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配制0.1000 mol/L 和0.01000 mol/L的标准盐酸。
②将2~3滴酚酞加入未知浓度的Ba(OH)2溶液10.00 mL中,并用0.1000 mol/L的标准盐酸进行滴定,结果用去盐酸19.60 mL。
③用测定的Ba(OH)2溶液吸收定量空气中的CO2。取Ba(OH)2溶液10.00 mL,放入100 mL容量瓶里加水至刻度线,取出稀释后的溶液放入密闭容器内,并通入10 L标准状况下的空气,振荡,这时生成沉淀。
④过滤上述所得浊液。
⑤取滤液20.00 mL,用0.01000 mol/L的盐酸滴定,用去盐酸34.80 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标准盐酸时,需用下列哪些仪器?                    

A.托盘天平B.容量瓶C.酸式滴定管D.量筒 E.烧杯 F.胶头滴管 G.玻璃棒
(2)②操作中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                                          
(3)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4)此空气样品中含C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5)本实验中,若第一次滴定时使用的酸式滴定管未经处理,即注入第二种标准盐酸,并进行第二次滴定,使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0分)
(1)B、D、E、F、G(2分)
(2)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无变化(2分)
(3)0.09800 mol/L(2分)(未考虑有效数字不得分)
(4)0.02500%(2分)
(5)偏大(2分)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氨气性质实验.利用图1完成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其中箭头表示气体流向,A、B表示两种纯净、干燥的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已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和干燥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KMnO4、Na2O2、NH4Cl、NH4HCO3、P2O5、碱石灰、生石灰、蒸馏水、浓硫酸、浓氨水

根据图1中装置和反应现象请回答:
(1)若乙中盛有P2O5,此时丙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HCO3
  △  
.
 
NH3↑+CO2↑+H2O
NH4HCO3
  △  
.
 
NH3↑+CO2↑+H2O
.若丁中盛有P2O5,此时甲装置中应选择的试剂是
浓氨水和生石灰(或碱石灰)
浓氨水和生石灰(或碱石灰)

(2)检验甲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试管中的导管口浸没在水槽中的液面以下,双手紧贴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试管中的导管口浸没在水槽中的液面以下,双手紧贴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当己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停止甲、丙装置中的反应,并关闭a、b两个活塞,将己装置浸入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
气体颜色变浅
气体颜色变浅
简述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2NO2?N2O4,正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平衡向右移动,NO2浓度减小,所以气体颜色变浅
2NO2?N2O4,正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平衡向右移动,NO2浓度减小,所以气体颜色变浅
,若将己装置中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发生的现象是
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试管内液面上升
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试管内液面上升

(4)已知氨气在纯氧中安静的燃烧,如图2,将过量O2与NH3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先通入O2,后通过NH3的理由是
氨气在空气中不能点燃,逸出造成污染
氨气在空气中不能点燃,逸出造成污染

(5)液氨与水性质颇为相似,其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2NH3?NH4++NH2-.某温度下其离子积常数为1×10-30(mol?L-12.液氨中的pNH4与水中的pH类似,向1L液氨中加入2.3gNa此时上述平衡
向正方向
向正方向
移动(填“向正方向”“向逆方向”或“不”),完全反应后溶液的pNH4=
29
29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取12.8g铜片和20ml.18mol/L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至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外,同时根据所学的知识认为还有较多的硫酸剩余.
(1)请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H2SO4(浓)
  △  
.
 
CuSO4+2H2O+SO2
Cu+2H2SO4(浓)
  △  
.
 
CuSO4+2H2O+SO2
,试问:为什么较多的余酸不再与铜片继续反应?简述理由:
铜片过量,硫酸反应后溶液变稀不支持反应
铜片过量,硫酸反应后溶液变稀不支持反应

可以证明有余酸的实验方案是
ad
ad
(填写字母,错选或多选扣分)
(a)再加入铁粉(b)再滴入BaCl2溶液(c)再加入银(d)再滴入Na2CO3溶液
(2)甲学生设计求余酸浓度的实验方案是测定产生气体的量.其方法有多种,请问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ac
ac
(填写字母,错选或多选扣分)
(a)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量.
(b)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c)用排水法测定其产生气体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
(d)用排饱和NaHSO3溶液的方法测出其产生气体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
(3)乙同学设计测定余酸浓度的实验方案是:测定反应后的混合液中Cu2+的量.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加入足量Na2S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请写出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Cu2++S2-═CuS↓
Cu2++S2-═CuS↓

(4)根据甲、乙两同学的实验方案,除测算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或反应掉的铜的物质的量外,尚缺少的测量数据是
反应后溶液的体积
反应后溶液的体积

(5)丙同学提出甲、乙两同学的实验方案设计的复杂,为此他设计了下列较为简易的实验方案:取出反应后的铜片,进行洗涤.干燥.称量.若称得剩余铜片的质量为Wg,测得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Vml,请计算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0.36-(12.8-w)/32
V×1×10 -3
0.36-(12.8-w)/32
V×1×10 -3
mol/L(用含W.V的代数式表示)

(15分)X、Y、Z、W四种物质有如下相互转化关系(其中X、W单质,Y、Z为化合物,未列出反应条件)。

Ⅰ.若Z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W遇淀粉溶液变蓝,则:
(1)常温下,X的颜色是          
(2)工业上Z有多种用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Z的一种用途                     
(3)生活中所用的Z加入了碘酸钾,过量X与Y溶液反应时可以得到一种碘酸盐,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Ⅱ.下面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研究浓H2SO4的氧化性的结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①一般认为H2SO4浓度大于60%,就具有一定的强氧化性,越浓氧化性越强,60%以下的H2SO4主要体现的是酸性,基本上不体现强氧化性。
②温度也影响氧化性,如铜放于冷的浓H2SO4中反应不明显,如果加热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现象。
③98%的浓H2SO4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密度为1.84 g·cm-3,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如图装置,同学甲先向带支管的试管中放入铜粉和3 mL水,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98%的浓H2SO4 0.5 mL,加热至沸腾,该试管中液体没有明显变化,试用数据解释
原因                                                 

(2)乙同学利用所示装置直接从分液漏斗中再加浓H2SO4 10 mL与铜片反应。在左边试管中所观察到与甲不同的现象除了有黑色物质出现外,还有
                                                        
原因是                                                                 
                                                       
原因是                                                                

(15分)X、Y、Z、W四种物质有如下相互转化关系(其中X、W单质,Y、Z为化合物,未列出反应条件)。

Ⅰ.若Z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W遇淀粉溶液变蓝,则:

(1)常温下,X的颜色是          

(2)工业上Z有多种用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Z的一种用途                     

(3)生活中所用的Z加入了碘酸钾,过量X与Y溶液反应时可以得到一种碘酸盐,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Ⅱ.下面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研究浓H2SO4的氧化性的结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①一般认为H2SO4浓度大于60%,就具有一定的强氧化性,越浓氧化性越强,60%以下的H2SO4主要体现的是酸性,基本上不体现强氧化性。

②温度也影响氧化性,如铜放于冷的浓H2SO4中反应不明显,如果加热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现象。

③98%的浓H2SO4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密度为1.84 g·cm-3,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如图装置,同学甲先向带支管的试管中放入铜粉和3 mL水,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98%的浓H2SO4 0.5 mL,加热至沸腾,该试管中液体没有明显变化,试用数据解释

原因                                                 

(2)乙同学利用所示装置直接从分液漏斗中再加浓H2SO4 10 mL与铜片反应。在左边试管中所观察到与甲不同的现象除了有黑色物质出现外,还有

 ①                                                        

原因是                                                                 

                                                       

原因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