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I: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研究如何利用CO、SO2等污染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用CO可以合成甲醇。
已知: CH3OH(g)+3/2 O2(g)=CO2(g)+2H2O(l) △H1
CO(g)+1/2O2(g)=CO2(g) △H2
H2(g)+1/2O2(g)=H2O(l) △H3
请写出由CO和H2形成CH3OH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压强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与2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CO(g) +2H2(g)CH3OH(g) △H,CO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若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若容器内各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恒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若v(CO)=v(CH3OH)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反应中,催化剂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该反应的△H________0,p2_______________p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1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__.
II:甲醇是一种燃料,也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原料
(3)甲醇直接燃烧会产生一定的污染,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设计如图所示的电池装置,则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该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OH-向______极移动,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减小,则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g)+2H2(g)=CH3OH(g) △H=2△H3+△H2-△H1 B 小于 大于 4 O2+4e-+2H2O=4OH- b 2CH3OH+3O2+4OH-=2CO32-+6H2O
【解析】
(1)根据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分析;
(2)①A.根据 (混)=m(混)/V进行分析;
B.根据=m(总)/n(总) 进行分析;
C.根据v(CO)正 =v(CH3OH)逆或v(CO)逆 =v(CH3OH)正进行分析;
D. 催化剂使用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②升高温度,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减小,据此判定该反应的△H;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右移,一氧化碳转化率增大,据此判定p2与p1大小;
③据图像中一氧化碳转化率,结合“三段式”进行化学平衡常数K的计算;
(3) 甲醇燃料电池中,甲醇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中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根据原电池中正负极极反应写出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①CH3OH(g)+3/2 O2(g)=CO2(g)+2H2O(l)△H1;②CO(g)+1/2O2(g)=CO2(g)△H2;③H2(g)+1/2O2(g)=H2O(l)△H3;根据盖斯定律可知:2×③+②-①可得:CO(g)+2H2(g)=CH3OH(g)△H=2△H3+△H2-△H1;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O(g)+2H2(g)=CH3OH(g) △H=2△H3+△H2-△H1。
(2)①A.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恒为定值,不能判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B. 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后混合气体的总量减小,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恒定,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
C.没有指明正逆反应速率的方向,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D. 催化剂的使用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②升高温度,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减小,该反应的△H小于0;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右移,一氧化碳转化率增大,因此p2大于p1;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小于;大于。
③100℃时, 一氧化碳转化率为0.5,平衡时n(CO)=1-0.5×1=0.5mol,c(CO)=0.25mol/L,n(H2)=2-0.5×2=1 mol,c(H2)=0.5mol/L,n(CH3OH )= 0.5mol,c(CH3OH )=0.25 mol/L,因此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c(CH3OH )/c2(H2)c(CO)= 0.25/0.52×0.25=4;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4。
II: (3) 甲醇燃料电池中,甲醇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的电极反应式:O2+4e-+2H2O=4OH-;原电池中溶液中的OH-向负极(b)移动;该原电池中:负极极反应为:CH4O-6e﹣+8OH-=CO32-+6H2O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O2+4e-+2H2O=4OH-;根据转移电子数相等可知,则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H3OH+3O2+4OH-=2CO32-+6H2O;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O2+4e-+2H2O=4OH- ; b ; 2CH3OH+3O2+4OH-=2CO32-+6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