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根据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是( )A. | 蒸馏 | B. | 萃取 | C. | 重结晶 | D. | 蒸发 |
分析 A.蒸馏是利用各种物质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分离或提纯;
B.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
C.重结晶法是利用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
D.蒸发是利用溶质不挥发而溶剂易挥发.
解答 解:A.蒸馏是利用各种物质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分离或提纯,过程是先使液态混合物升高温度,沸点低的物质会先汽化分离出来,再冷凝变为液体,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各组分,故A正确;
B.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故B错误;
C.重结晶也就是二次结晶,常用的结晶方法有两种: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而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所以C错误;
D.化学上的蒸发是指蒸发结晶,是利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进行分离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分离方法的原理,注意原理的不同和适用范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居里夫人因对Ra(镭)元素的研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镭(Ra)的一种同位素是${\;}_{88}^{226}$Ra,有关该同位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子数为226 | B. | 电子数为138 | C. | 中子数为138 | D. | 质量数为314 |
1.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
(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C(s)+H2O(g)?CO(g)+H2(g).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bc(填字母,下同).
a.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b.1molH-H 键断裂的同时断裂 2molH-O 键
c.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d.c(CO)=c(H2)
(2)将不同量的 CO(g)和 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 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数据如下:
实验中以 v(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6mol/(L•min)达平衡时 CO 的体积分数为40%
(3)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 CO2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 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什么措施(写两条)升温、使用催化剂.
(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C(s)+H2O(g)?CO(g)+H2(g).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bc(填字母,下同).
a.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b.1molH-H 键断裂的同时断裂 2molH-O 键
c.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d.c(CO)=c(H2)
(2)将不同量的 CO(g)和 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 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数据如下: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 l | 达到平衡所 | ||||||
需时间/min | ||||||||
H2O | CO | H2 | CO | |||||
2 | 4 | 1.6 | 2.4 | 5 | ||||
(3)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 CO2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 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什么措施(写两条)升温、使用催化剂.
8.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_{2}^{3}$He,每百吨${\;}_{2}^{3}$He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是4He的同素异形体 | B. | 比4He少一个电子 | ||
C. | 是4He的同位素 | D. | 比4He少一个质子 |
15.100mL 0.3mol•L-1 HCl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则得到的溶液中H+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 0.01mol•L-1 | B. | 0.02mol•L-1 | C. | 0.03mol•L-1 | D. | 0.06mol•L-1 |
1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将砝码置于天平右盘 | |
B. | 蒸馏实验中,要在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 | |
C. | 蒸发结晶时,应将蒸发皿中的NaCl溶液全部蒸干才停止加热 | |
D. |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应冷却至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