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相关实验现象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1. A.
    在铜锌原电池中,锌片上也有气泡可能是因为锌片中含有杂质
  2. B.
    向酸性KMn04溶液中通入乙炔,溶液长时间不褪色可能是因为溶液浓度太大
  3. C.
    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盐酸,测得盐酸的浓度偏大,可能是先用待溅液润洗了锥形瓶
  4. D.
    将Ba(OH)2·8H20和NH4Cl混合搅拌,无明显降温现象,.可能是因所用的反应物是晶体
D
Ba(OH)2·8H20晶体和NH4Cl固体混合搅拌是典型的吸热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不同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活泼程度不同,早在1812年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根据大量实验现象首先提出了金属活动顺序的概念,后来俄国化学家贝开托夫在大量实验和系统研究之后,于1865年发表了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1)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工具,许多“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规律可以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来掌握.例如,工业上冶炼金属,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其中可以用“热分解法”冶炼的金属是
Hg
Hg
Ag
Ag

工业上又常用下列反应进行金属钾的冶炼:Na+KCl
 高温 
.
 
K↑+NaCl,似乎“违背”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试解释钠能将更活泼的钾置换出来的原因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及时抽出钾蒸气,导致平衡不断正向移动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及时抽出钾蒸气,导致平衡不断正向移动

(2)在实践中发现还有许多化学事实“违背”金属活动性顺序,但这些“反常”现象都可以通过化学原理得到合理解释.某学生在做探究实验时,把锌粒投入1mol?L-1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锌粒表面有一定量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浅,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浑浊,试用相关反应方程式进行解释
Zn+2Fe3+═Zn2++2Fe2+
Zn+2Fe3+═Zn2++2Fe2+
3Zn+2Fe3++6H2O═2Fe(OH)3↓+3H2↑+3Zn2+[或Fe3++3H2O?Fe(OH)3+3H+,Zn+2H+═Zn2++H2↑,或写化学方程式也可以]
3Zn+2Fe3++6H2O═2Fe(OH)3↓+3H2↑+3Zn2+[或Fe3++3H2O?Fe(OH)3+3H+,Zn+2H+═Zn2++H2↑,或写化学方程式也可以]

(3)研究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可以指导对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弱的认识,工业上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制电路板.
①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结合该反应原理,比较Cu2+、Fe3+、Fe2+的氧化性强弱
Fe3+>Cu2+>Fe2+
Fe3+>Cu2+>Fe2+

②请运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验证Cu2+、Fe3+氧化性强弱的结论.
方案:
铜棒与碳棒用导线连接,再插入氯化铁溶液,发现有电流产生,铜棒不断溶解,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或蓝绿色
铜棒与碳棒用导线连接,再插入氯化铁溶液,发现有电流产生,铜棒不断溶解,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或蓝绿色
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其中浓硫酸除了做吸水剂和脱水剂的作用外还有
催化作用
催化作用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我选择的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它的另一重要作用是
防止倒吸
防止倒吸

[实验步骤](1)按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中先加入3mI乙醇,2m1冰醋酸,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I浓硫酸充分摇匀,(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上;(3)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 溶液;(4)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5)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a.根据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可知乙酸乙酯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油状液体、
不溶于水、可以闻到香味
不溶于水、可以闻到香味

b.试 管 ②中饱 和 Na2CO3 的作用是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还有
中和乙酸
中和乙酸
的作用;
c.从试管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
分液
分液

d、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
CH3COOH+CH3CH2OH
浓硫酸
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
浓硫酸
CH3COOCH2CH3+H2O
精英家教网1,2一二溴乙烷可作抗爆剂的添加剂.如图为实验室制备1,2一二溴乙烷的装置图,图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分别装有浓H2SO4和无水乙醇,试管d中装有液溴.
已知:CH3CH2OH
浓硫酸
170℃
CH2=CH2↑+H2O
CH3CH2OH
浓硫酸
140℃
CH3CH2OCH2CH3+H2O
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红棕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18 0.71 3.10
沸点/℃ 78.5 131.4 34.6 58.8
熔点/℃ -114.3 9.79 -116.2 -7.2
水溶性 混溶 难溶 微溶 可溶
(1)实验中应迅速将温度升高到170℃左右的原因是
 

(2)安全瓶b在实验中有多重作用.其一可以检查实验进行中导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如果实验中导管d堵塞,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安全瓶b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3)容器c、e中都盛有NaOH溶液,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4)某学生在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过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写出两条即可)
(5)除去产物中少量未反应的Br2后,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
 
,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重结晶  B.过滤  C.萃取  D.蒸馏
(6)实验中也可以撤去d装置中盛冰水的烧杯,改为将冷水直接加入到d装置的试管内,则此时冷水除了能起到冷却1,2一二溴乙烷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15分)甲、乙两同学分别都用到铜与硫酸完成下列相关实验,请回答相应的问题.

(1)甲同学用题27-1图所示装置实现铜跟浓硫酸反应制取少量硫酸铜溶液,并验证相关物质的性质.
①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的作用是_____.
②从C、D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上述反应的某种生成物所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__            __.
③装置B将用来储存多余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打开K2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_            
(2)乙同学认为:铜虽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生成硫酸铜,但可以在稀硫酸与铜粉的混合物中分多次加入适量浓硝酸而得到不含NO3的硫酸铜溶液.其装置如题27-2图所示.
①把浓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的目的是____            
②已知NO不能被NaOH溶液直接吸收:但已知有如下两个反应:


题27-3图是题27-2图的改进装置,其优点除可以防止倒吸外还有___            _
③将反应所得硫酸铜溶液经___       _、            、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胆矾晶体.
④如果用1mol Cu来制取lmol CuSO4,则所需浓硝酸中HNO3的质量为            _,(假设HNO3的还原产物全为NO),若所得尾气恰好被NaOH溶液吸收并生成NaNO2,需通入空气的体积为____.(假设气体体积为标准状况下测定,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并忽略装置中原有空气的影响)

(15分)甲、乙两同学分别都用到铜与硫酸完成下列相关实验,请回答相应的问题.

(1)甲同学用题27-1图所示装置实现铜跟浓硫酸反应制取少量硫酸铜溶液,并验证相关物质的性质.

①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的作用是_____.

②从C、D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上述反应的某种生成物所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__             __.

③装置B将用来储存多余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打开K2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_            

(2)乙同学认为:铜虽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生成硫酸铜,但可以在稀硫酸与铜粉的混合物中分多次加入适量浓硝酸而得到不含NO3的硫酸铜溶液.其装置如题27-2图所示.

①把浓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的目的是____            

②已知NO不能被NaOH溶液直接吸收:但已知有如下两个反应:

题27-3图是题27-2图的改进装置,其优点除可以防止倒吸外还有___             _

③将反应所得硫酸铜溶液经___        _、             、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胆矾晶体.

④如果用1mol Cu来制取lmol CuSO4,则所需浓硝酸中HNO3的质量为             _,(假设HNO3的还原产物全为NO),若所得尾气恰好被NaOH溶液吸收并生成NaNO2,需通入空气的体积为____.(假设气体体积为标准状况下测定,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并忽略装置中原有空气的影响)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