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氯气的密度约为3.17g/L
B.密闭容器中的氯水放置数天后,pH变小且几乎失去漂白性
C.液氯具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气和液氯均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D.在通常情况下,氯气可以和某些金属直接化合

分析 A.依据ρ标=$\frac{M}{Vm}$计算;
B.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
C.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据有漂白性的是次氯酸;
D.氯气具有强的氧化性.

解答 解:A.标况下氯气的密度ρ标=$\frac{M}{Vm}$=$\frac{71g}{22.7L}$=3.17g/L,故A正确;
B.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是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所以放置数天后,pH变小且几乎失去漂白性,故B正确;
C.液氯为氯气的液态形式,不具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气和液氯均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C错误;
D.氯气具有强的氧化性,在通常情况下,氯气可以和某些金属直接化合,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考查氯气的性质,解题时注意氯气、次氯酸性质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同学尝试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反应原理:
实验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在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已知:苯甲酸分子量122,熔点122.4℃,在25℃和95℃时溶解度分别为0.3g和6.9g;纯净固体有机物都有固定熔点.
(1)操作Ⅰ为分液,操作Ⅱ为蒸馏.
(2)无色液体A是甲苯,定性检验A的试剂是酸性KMnO4溶液,现象是紫色溶液褪色.
(3)测定白色固体B的熔点,发现其在115℃开始熔化,达到130℃时仍有少量不熔,该同学推测白色固体B是苯甲酸与KCl的混合物,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提纯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推测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完成表中内容.
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
将白色固体B加入水中,加热溶解,
冷却、过滤
得到白色晶体和无色溶液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滤液含Cl-
干燥白色晶体,加热使其熔化,测其熔点熔点为122.4℃白色晶体是苯甲酸
(4)纯度测定:称取1.220g产品,配成100ml甲醇溶液,移取25.00ml溶液,滴定,消耗KOH的物质的量为2.40×10-3mol,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为$\frac{2.4×10{\;}^{-3}mol×4×122g/mol}{1.22g}$×100%,计算结果为96%(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8.电解饱和食盐水所得溶液经多次循环使用后,ClO-、ClO${\;}_{3}^{-}$含量会增加.
已知:
Ⅰ.NaHCO3固体50℃开始分解,在溶液中分解温度更低.
Ⅱ.碱性条件下,ClO-有强氧化性,ClO${\;}_{3}^{-}$性质稳定.
Ⅲ.酸性条件下,ClO${\;}_{3}^{-}$被Fe2+还原为Cl-,MnO${\;}_{4}^{-}$被Fe2+还原为Mn2+
(1)氯酸盐产生的原因可表示为3ClO-?2Cl-+ClO${\;}_{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frac{c(C{l}^{-}){c}^{2}(Cl{{O}_{3}}^{-})}{{c}^{3}(Cl{O}^{-})}$.
(2)测定电解盐水中ClO${\;}_{3}^{-}$含量的实验如下:
步骤1:量取盐水样品V mL,调节pH至9~10,再稀释至500mL.
步骤2:取10.00mL稀释后的试液,滴加5%的双氧水,至不再产生气泡.
步骤3:加入饱和NaHCO3溶液20mL,煮沸.
步骤4:冷却,加足量稀硫酸酸化.
步骤5:加入a mol•L-1 FeSO4溶液V1mL(过量),以如图所示装置煮沸.
步骤6:冷却,用c mol•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标准溶液V2 mL.
①稀释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玻璃棒.
②步骤2用双氧水除去盐水中残留ClO-的离子方程式为ClO-+H2O2=Cl-+H2O+O2↑,还原剂不用Na2SO3的原因为Na2SO3残留物会与氧化剂反应,造成实验误差.
③与步骤5中通N2目的相同的实验是3(填写步骤号).
④该盐水试样中ClO${\;}_{3}^{-}$的浓度为$\frac{25(a{V}_{1}-5c{V}_{2})}{3V}$mol•L-1(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⑤为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还需补充的实验是将实验步骤1~6重复2次或不加盐水样品,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进行空白实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