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说明下列各对原子中哪一种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高,为什么?S与P Al与Mg Sr与Rb Cu与Zn Cs与Rn Rn与At.
分析 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ⅡA族最外层为ns能级容纳2个电子,为全满确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ⅤA族np能级容纳3的电子,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也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同主族自上而下电离能降低,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S与P,属于同一周期且其原子序数依次减小,但P属于第VA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S<P;
Al与Mg,属于同一周期且其原子序数依次减小,但Mg 属于第ⅡA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Al<Mg;
Sr与Rb,属于同一周期且其原子序数依次减小,且Sr属于第ⅡA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Rb<Sr;
Cu与Zn,属于同一周期且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第一电离能:Cu<Zn;
Cs与Rn,属于同一周期且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第一电离能:Cs<Rn;
Rn与At,属于同一周期且其原子序数依次减小,所以第一电离能:At<Rn;
答:第一电离能S<P;Al<Mg;Rb<Sr;Cu<Zn;Cs<Rn;At<Rn;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同一周期中第ⅡA族元素比第Ⅲ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第ⅤA族比第ⅥA族第一电离能大.
点评 本题考查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电离能的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同周期第一电离能的突变情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粒子的数量的简称 | |
B. | 摩尔是用来描述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基本物理量 | |
C. | “1 mol氢”和“1 mol锌粒”的表达方式都是错的 | |
D. | 相同质量的CO和CO2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1:22 |
9.已知反应:(1)xFe2++ClO3-+6H+=xFe3++Cl-+3H20
(2)4NH3+5O2=4NO+6H2O
(3)3S+6KOH=2K2S+K2SO3+3H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4NH3+5O2=4NO+6H2O
(3)3S+6KOH=2K2S+K2SO3+3H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1)中x=6 | |
B. | 反应(2)中的氧化产物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 | |
C. | 反应(3)中的氧化剂是S,还原剂是KOH | |
D. | NaClO3、NO、H2O、KOH、K2SO3中均含氧元素,但它们不全为氧化物 |
6.(1)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20mol•L-1NaOH溶液500mL,请回答如表问题:
(2)在配制上述溶液时,下列哪个原因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B
A.所用NaOH已经潮解
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
(3)乙二酸(HOOC-COOH,可简写为H2C2O4)俗称草酸,易溶于水,属于二元中强酸.为探究草酸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向盛有1mL饱和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量乙二酸溶液,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2C2O4=HC2O4-+CO2↑+H2O.此实验说明乙二酸有酸性,其酸性比碳酸强.
Ⅱ.取某浓度的乙二酸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滴加0.1000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①该滴定过程中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另加指示剂.
②滴至20.00mL时,溶液恰好变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则此乙二酸的浓度为0.2000mol•L-1此实验说明乙二酸具有还原性(填“氧化性”、“还原性”或“酸性”).
Ⅲ.该小组同学将2.52g草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到100mL 0.2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反应所得溶液为NaHC2O4溶液,由于HC2O4-的电离程度比水解程度大,导致溶液中c(H+)>c(OH-),所以溶液呈酸性(用文字简单表述).
应称量NaOH的质量/g |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 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 |
4.0 | 500 | 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胶头滴管 |
A.所用NaOH已经潮解
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
(3)乙二酸(HOOC-COOH,可简写为H2C2O4)俗称草酸,易溶于水,属于二元中强酸.为探究草酸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向盛有1mL饱和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量乙二酸溶液,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2C2O4=HC2O4-+CO2↑+H2O.此实验说明乙二酸有酸性,其酸性比碳酸强.
Ⅱ.取某浓度的乙二酸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滴加0.1000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①该滴定过程中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另加指示剂.
②滴至20.00mL时,溶液恰好变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则此乙二酸的浓度为0.2000mol•L-1此实验说明乙二酸具有还原性(填“氧化性”、“还原性”或“酸性”).
Ⅲ.该小组同学将2.52g草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到100mL 0.2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反应所得溶液为NaHC2O4溶液,由于HC2O4-的电离程度比水解程度大,导致溶液中c(H+)>c(OH-),所以溶液呈酸性(用文字简单表述).
13.1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kg,则32kgO2中所含O2的数目最接近于( )
A. | 3.01×1023 | B. | 5.32×1026 | C. | 6.02×1026 | D. | 1.2×1026 |
3.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失去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 |
B. |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所有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 |
C. | 做氧化剂的物质不能是还原剂 | |
D. | 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对应产物是氧化产物 |
10.下列有关铁的化学反应中,与事实不符的是( )
A. |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得到铜 | |
B. |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H2和FeCl2 | |
C. | 铁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生成H2和Fe2O3 | |
D. |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 |
20.已知2A2(g)+B2(g)?2C3(g)△H=-a kJ/mol(a>0),在一个有催化剂、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2mol A2和1mol B2,在500℃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C3的浓度为x mol•L-1,放出热量b KJ.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填“>”、“=”或“<”)b.
(2)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由此可推知,表中T1<(填“>”、“<”或“=”)T2.
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mol C3,500℃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吸收热量c KJ,则C3的浓度=(填“>”、“=”或“<”)x mol•L-1,a、b、c之间满足何种关系?a=b+c(用代数式表示).
(3)在相同条件下要得到2a KJ热量,加入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能是D.
A.4mol A2和2mol B2 B.4mol A2、2mol B2和2mol C3
C.4mol A2和4mol B2 D.6mol A2和4mol B2
(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C.
A.及时分离出C3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B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5)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前体积相同),起始时加入2mol A2和1mol B2,500℃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热量d kJ,则d>(填“>”、“=”或“<”)b,理由是由于恒压容器中压强比恒容容器中的大,故反应物的转化率较高,生成C3比恒容时多,则放出的热量也多.
(6)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不变的容器中通入2mol A2和1mol B2及适量固体催化剂,使反应达到平衡.保持同一反应温度,在相同容器中,将起始物质改为4mol A2、2mol B2,则平衡时A2的转化率变大(填“不变”、“变大”“变小”或“不能确定”).
(1)a>(填“>”、“=”或“<”)b.
(2)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由此可推知,表中T1<(填“>”、“<”或“=”)T2.
T/K | T1 | T2 | T3 |
K | 1.00×107 | 2.54×105 | 1.88×103 |
(3)在相同条件下要得到2a KJ热量,加入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能是D.
A.4mol A2和2mol B2 B.4mol A2、2mol B2和2mol C3
C.4mol A2和4mol B2 D.6mol A2和4mol B2
(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C.
A.及时分离出C3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B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5)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前体积相同),起始时加入2mol A2和1mol B2,500℃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热量d kJ,则d>(填“>”、“=”或“<”)b,理由是由于恒压容器中压强比恒容容器中的大,故反应物的转化率较高,生成C3比恒容时多,则放出的热量也多.
(6)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不变的容器中通入2mol A2和1mol B2及适量固体催化剂,使反应达到平衡.保持同一反应温度,在相同容器中,将起始物质改为4mol A2、2mol B2,则平衡时A2的转化率变大(填“不变”、“变大”“变小”或“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