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周期.X、Y、Z、W为这些元素形成的化合物,X为二元化合物且为强电解质,W的水溶液呈碱性,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由A、B、E三种元素共同形成的化合物都含有共价键,水溶液都呈酸性 | |
B. | C、D分别形成的简单离子的氧化性:C>D | |
C. | 电解C、E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可生成C、E对应的单质 | |
D. | C元素所在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E元素形成的离子 |
分析 由转化关系可知两性化合物应为Al(OH)3,则D为Al,X为二元化合物且为强电解质,应为HCl,则Z为AlCl3,W的水溶液呈碱性,应为NaAlO2,则Y为NaOH,气体单质为氢气,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周期.X、Y、Z、W为这些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知A为H元素,B为O元素,C为Na元素,D为Al元素,E为Cl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率解答该题.
解答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H元素,B为O元素,C为Na元素,D为Al元素,E为Cl元素,
A.由A、B、E三种元素共同形成的化合物可为HClO、HClO3、HClO4等,都含有共价键,水溶液都呈酸性,故A正确;
B.金属性Na>Al,金属性越强,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则简单离子的氧化性C<D,故B错误;
C.电解氯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钠、氢气、氯气,不能得到钠单质,故C错误;
D.C元素所在周期为第三周期,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元素形成的离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元素周期律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注意两性化合物为推断的突破口,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6.下列气体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是( )
A. | H2 | B. | Cl2 | C. | NH3 | D. | CO2 |
11.如图所示,铜片、锌片和石墨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番茄里,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个铜片上都发生还原反应 | B. | 锌片是阴极 | ||
C. | 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 D. | 两个番茄都形成原电池 |
8.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切开的金属 Na 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 2O2 | |
B. | 向 AgCl 悬浊液中滴加 Na2S 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l+S2-═Ag2S↓+2Cl- | |
C. | Na 2O2 在潮湿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黏稠物2Na 2O2+2CO2═2Na 2CO3+O2 | |
D. | 向 NaHCO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3-+Ca 2++2OH-═CaCO3↓+CO32-+2H2O |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 |
B. | 实验室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保存氢氧化钠溶液 | |
C. | 工业生产玻璃、水泥、漂白粉,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 | |
D. | 可以利用氯化铁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
5.有机物a和苯通过反应合成b的过程可表示为图 (无机小分子产物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是加成反应 | |
B. | 若R为CH3时,b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 | |
C. | 若R为C4H9时,取代b苯环上的氢的一氯代物的可能的结构共有12种 | |
D. | 若R为C4H5O时,lmol b最多可以与6mol H2加成 |
12.对下列各种溶液中所含微粒的判断合理的是( )
A. | 在银氨溶液中可大量含有:Cu2+、K+、Cl-、SO42- | |
B. | 使甲基橙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中可大量含有:K+,Na+,S2-,SO32- | |
C. | 室温下,pH=12的碱性溶液中一定没有CH3COOH分子 | |
D. | 在c(H+)=10-14mol/L的溶液中可大量含有:Na+,AlO2-,CO32-,SO42- |
1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 酸性氧化物:CO2、Mn2O7 | B. | 胶体:淀粉溶液、氯化铁溶液 | ||
C. | 同素异形体:1H2O、D2O | D. | 碱式盐:Cu2(OH)2CO3、NaHCO3 |
12.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的数据:
试回答以下问题:
(1)若25<t1<t2,则a>1×10-14(填“>”、“<”或“=”),做此判断的理由是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离子积增大.
(2)25℃时,某Na2SO4溶液中c(SO42-)=5×10-4mol/L,取该溶液1mL加水稀释至10mL,则稀释后溶液中c(Na+):c(OH-)=1000:1.
(3)在t2温度下测得某溶液pH=7,该溶液显碱(填“酸”、“碱”或“中”)性.将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a L与pH=1的H2SO4溶液b L混合.
①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1:1.
②若所得混合液pH=2,则a:b=9:11.
温度/℃ | 25 | t1 | t2 |
水的离子积 | 1×10-14 | a | 1×10-12 |
(1)若25<t1<t2,则a>1×10-14(填“>”、“<”或“=”),做此判断的理由是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离子积增大.
(2)25℃时,某Na2SO4溶液中c(SO42-)=5×10-4mol/L,取该溶液1mL加水稀释至10mL,则稀释后溶液中c(Na+):c(OH-)=1000:1.
(3)在t2温度下测得某溶液pH=7,该溶液显碱(填“酸”、“碱”或“中”)性.将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a L与pH=1的H2SO4溶液b L混合.
①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1:1.
②若所得混合液pH=2,则a:b=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