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在反应:2H2S+SO2═3S+2H2O中,当有4×6.02×1023个电子发生转移时,得到硫单质的物质的量为( )A. | 2mol | B. | 3mol | C. | 4mol | D. | 5mol |
分析 在SO2+2H2S=2H2O+3S↓反应中,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4降低为0,H2S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2升高到0,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在SO2+2H2S=2H2O+3S↓反应中,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4降低为0,为氧化剂;H2S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2升高到0,当转移4mol电子时,生成3molS,所以有4×6.02×1023个即4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得到硫单质的物质的量为3mol.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从氧化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是重点,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 |
B. | 可以用丁达尔现象区别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 | |
C. | 由0.1 mol氯化铁制取的氢氧化铁胶体中,氢氧化铁胶粒数目为0.1NA(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
D. | 向1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
14.用等体积的1.0mol/L的AgNO3溶液,可使相同体积的FeCl3、NaCl、MgCl2 三种溶液中的Cl-完全沉淀,则三种氯化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 | 3:1:2 | B. | 2:6:3 | C. | 3:6:2 | D. | 1:1:1 |
1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 CuSO4+2NaOH═Cu(OH)2↓+Na2SO4 | B. | Al2O3+6HCl═2AlCl3+3H2O | ||
C. | Ca(ClO)2+CO2+H2O═CaCO3↓+2HClO | D. | 2Na2O2+2CO2═2Na2CO3+O2 |
18.下列解释过程或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 向Na2SO3、NaI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2I-+C12═2Cl-+I2 | |
B. | 熔融烧碱时,不能使用普通石英坩埚:SiO2+2NaOH$\frac{\underline{\;\;△\;\;}}{\;}$NaSiO3+H2O | |
C. | 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或黑色)保护层:3Fe+4H2O$\frac{\underline{\;\;△\;\;}}{\;}$Fe3O4+4H2 | |
D. | 漂白粉和“洁厕灵”(主要成分浓盐酸)混合使用放出氯气:ClO-+Cl-+2H+═Cl2↑+H2O |
8.在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c(Na+)=c(CO32-) | B. | c(CO32-)<c(H2CO3) | ||
C. | c(H+)<c(CO32-) | D. | c(OH-)=c(H+)+c(HCO3-)+2c(H2CO3) |
15.一般情况下,前者无法决定后者的是( )
A. |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
B. | 化合物熔融状态是否导电--化合物是否为离子化合物 | |
C. | 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稳定性的强弱 | |
D. | 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高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12.酒精、乙酸和葡萄糖三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别开来,该试剂是( )
A. | 金属钠 | B. | 石蕊试液 | C. | 新制Cu(OH)2悬浊液 | D. | NaHCO3溶液 |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同一周期中的ⅡA族和ⅢA族的原子序数之差一定为1 | |
B. | 干冰晶体内存在共价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 |
C. | 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是Na2S>S>H2S>H2O | |
D. | SiO2晶体和干冰的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都是为了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