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β—紫罗兰酮是存在于玫瑰花、番茄等中的一种天然香料,它经多步反应可合成维生素A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紫罗兰酮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B.1mol中间体X最多能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 |
C.维生素A1易溶于NaOH溶液 |
D.β—紫罗兰酮与中间体X互为同分异构体 |
A
解析试题分析:A.β—紫罗兰酮分子中含不饱和的碳碳双键,所以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正确;B.在一个中间体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和一个醛基,所以1mol中间体X最多能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错误;C.维生素A1只含醇羟基,所以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错误;D.β—紫罗兰酮与中间体X的分子式不同,因此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结构、性质及相互关系的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
A.CH3CH3 | B.CH3CH2CH3 | C.CH3CH2CH2CH3 | D.CH3CH2 CH2CH2CH3 |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烃类的是
A.乙烷 | B.苯 | C.乙烯 | D.乙醇 |
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随着混合烃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对混合烃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可能有C2H4 ②一定有CH4 ③一定有C3H8
④一定没有C2H6 ⑤可能有C2H6 ⑥可能有C2H2
A.②⑤⑥ | B.①②④ | C.④⑥ | D.②③ |
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区别苯和乙苯: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
B.检验无水乙醇中是否含有少量水:加硫酸铜晶体观察现象 |
C.乙醇的消去反应、皂化反应、淀粉的水解反应均可用浓硫酸作催化剂 |
D.检验氯代烃中的氯元素时,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再加入硝酸溶液,最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来进行检验 |
25℃和101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径8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18mL,原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 )
A.12.5% | B.25% | C.50% | D.75% |
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键、日本科学家下修村和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而分享诺贝尔化学奖。经研究发现GFP中的生色基团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GF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烃 |
B.1mol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7mol碳碳双键 |
C.该有机物与溴水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取代反应 |
D.该有机物所有原子都有可能共平面 |
双羟香豆素在医学上用做抗凝剂,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9H14O6 |
B.遇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 |
C.1 mol该物质最多能与8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
D.1 mol该物质最多能与2 mol氢氧化钠完全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