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B | C | D |
实验方案 | 将NO2球浸泡在冰水和热水中 | |||
实验 目的 | 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 探究温度对平衡 2NO2N2O4的影响 |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 | 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 |
B
解析试题分析:A、要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则试管不能放在热水中,A不正确;B、要探究温度对平衡2NO2N2O4的影响,则两个烧瓶分别放在热水和冷水中,然后观察气体颜色的变化即可,B正确;C、饱和碳酸钠溶液也吸收CO2,因此要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应该用饱和的碳酸氢纳溶液,C不正确;D、由于盐酸易挥发,所以要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则将生成的CO2气体在通入硅酸钠溶液之前,首先通过饱和的碳酸氢纳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D不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物质久置空气中不会变质的是
A.亚硫酸钠固体 | B.漂白粉固体 | C.过氧化钠粉末 | D.硫酸钠粉末 |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的是
A.绿矾久存,表面变黄褐色:4(FeSO4·7H2O)+O2=4Fe(OH)SO4+26H2O |
B.不能用玻璃塞试剂瓶盛放强碱性溶液:SiO2+2OH-=SiO32-+H2O |
C.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粉末久存,表面变白:2Na2O2=2Na2O+O2 |
D.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 |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对应的化学反应中能完全耗尽的是
A.向l00. 0mL 5. 00mol/L的稀硝酸中加入5. 6 g铁 |
B.用40. 0 mL 10. 00mol/L的盐酸与10. 0g二氯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
C.标准状况下,将1. 0 g铝片投入20. 0mL l8. 40mol/L的硫酸中 |
D.在一定条件下,用5 mol氧气和1mol二氧化硫合成三氧化硫 |
久置在空气中不会变质的物质是( )
A.硫酸亚铁 | B.食盐 | C.漂白粉 | D.烧碱 |
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可以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 | X | Y | Z | 箭头上所标 数字的反应条件 |
A | SiO2 | Na2SiO3 | H2SiO3 | ①与Na2CO3熔融 |
B | NaCl | NaHCO3 | Na2CO3 | ②加热 |
C | N2 | NO2 | HNO3 | ③加热 |
D | C | CO | CO2 | ④灼热炭粉 |
科学解释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实验现象或操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操作及现象 | 解释 |
A | 在AgI饱和溶液中滴加0.1mol·L—1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AgCl的溶解度或Ksp比AgI小,生成更难溶的AgCl沉淀 |
B | 盛放浓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玻璃塞久后,瓶塞很难打开 | NaOH腐蚀玻璃,生成的硅酸钠将瓶口与瓶塞粘在一起 |
C | 配制FeC13溶液时加入适量盐酸酸化 | 抑制Fe3+水解,防止所配制溶液变浑浊 |
D | 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溶液显酸性使石蕊溶液变红,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 |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 | 2 min后,试管里出现凝胶 | 酸性:盐酸>硅酸 |
B |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 | 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 熔点:氧化铝>铝 |
C | 常温下,向浓硫酸中投入铁片 | 铁片不溶解 | 常温下,铁不与浓硫酸反应 |
D |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少量氯水 | 先无明显现象,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 溶液中含有Fe2+,没有Fe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