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利用“化学蒸气转移法”制备TaS2晶体,发生如下反应:
TaS2(s)+2I2(g) TaI4(g)+S2(g) (Ⅰ)
某温度反应(Ⅰ)的K=4,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I2(g)和足量TaS2(s),I2(g)的平衡转化率为 。
(2)如下图所示,反应(Ⅰ)在石英真空管中进行,先在温度高(T2)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TaS2粉末和少量I2(g),加热一段时间后,在另一端温度低(T1)的一端得到了纯净的TaS2晶体,则该正反应的△H 0(填“>”或“<”),上述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3)上图为钠硫高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的工作温度为320℃左右,电池反应为2Na + xS=Na2Sx,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由Na2O和Al2O3制得)的两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隔离钠与硫。
(4)写出Na2S溶液水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2S溶液中c(H+)+ c(Na+)=________________。
(1)80%(2分)(2)>(1分); I2(2分)(3)xS+2e-=Sx2-(2分);离子导电(2分)
(4)S2-+H2OHS-+OH-、HS-+H2O
H2S+OH-(2分,只写第一步也可得分)
c(HS-)+2c(S2-)+c(OH-) (2分)
解析试题分析:(1) TaS2(s)+2I2(g) TaI4(g)+S2(g)
起始量(mol) 1 0 0
转化量(mol) 2x x x
平衡量(mol) 1-2x x x
由于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因此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其平衡常数,即=4=
解得x=0.4
所以I2(g)的平衡转化率为×100%=80%
(2)加热一段时间后,在另一端温度低(T1)的一端得到了纯净的TaS2晶体,这说明低温有利于TaS2晶体的生成,因此逆反应是放热反应,则正方应是吸热反应,即△H>0;先在温度高(T2)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TaS2粉末和少量I2(g),而最后又产生单质碘,因此单质碘是可以循环的物质。
(3)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方程式2Na + xS=Na2Sx可知,钠是还原剂,做负极,S单质是氧化剂,在正极得到电子,因此正极反应式为xS+2e-=Sx2-。在熔融状态下,Na2O和Al2O3能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使电解质导电,因此另外一种作用是离子导电。
(4)硫化钠是强碱弱酸盐,S2-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Na2S溶液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S2-+H2OHS-+OH-、HS-+H2O
H2S+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a2S溶液中c(H+)+ c(Na+)=c(HS-)+2c(S2-)+c(OH-)。
考点:考查平衡常数的应用、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原电池的应用与判断以及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判断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T ℃、2 L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在不同时刻的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E为固体,其余为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反应开始至3 min时,用D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1·min-1。
(3)T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
(4)第6 min时,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缩小至原来的一半,重新达到平衡后,D的体积分数为 。
(5)另有一个2 L的密闭容器,T ℃、某一时刻,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表所示。
物质 | A | B | D | E |
物质的量(mol) | 0.8 | 1.0 | 0.4 | 0.2 |
此时v(正) v(逆)(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甲醇被称为2l世纪的新型燃料,工业上通过下列反应I和II,用CH4和H2O为原料来制备甲醇:
CH4(g)+H2O(g) CO(g)+3H2 (g)……I CO(g)+2H2(g)
CH3OH(g) ……II。
(1)将1.0 mol CH4和2.0 mol H2O(g)通入容积为100L反应室,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I,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
①已知100℃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为5min,则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的P1_________P2(填“<”、“>”或“=”),100℃时平衡常数的值为__________ 。
(2)在压强为0.1 MPa条件下, 将a mol CO与 3a mol 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自发反应Ⅱ,生成甲醇。
③该反应的△H ____ 0;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产率的是________。
A.升高温度 |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 D.再充入1mol CO和3mol H2 |
实验编号 | T(℃) | N(CO)/n(H2) | P(Mpa) |
i | 150 | 1/3 | 0.1 |
ii | | | 5 |
iii | 350 | | 5 |
a.请在上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b.根据反应II的特点,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在5MPa条件下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曲线示意图,并标明压强。
![](http://thumb.zyjl.cn/pic5/tikupic/22/b/0wpem1.png)
Ⅰ. 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2O72-与黄色的CrO42-有下列平衡关系:
Cr2O72-+H2O 2CrO42-+2H+,把K2Cr2O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是橙色。
(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溶液呈 色,因为 。
(2)向已加入NaOH溶液的(1)中再加入过量稀H2SO4后,则溶液呈 色,因为 。
(3)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O4为黄色沉淀)则平衡向 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将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Ⅱ.实验室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为测定盐酸的浓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
1.配制100mL 0.10mol/L NaOH标准溶液。
2.取20.00mL待测稀盐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的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
3.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 NaOH溶液的浓度 (mol/L) | 滴定完成时,NaOH溶液滴入的体积(mL) | 待测盐酸溶液的体积 (mL) |
1 | 0.10 | 22.62 | 20.00 |
2 | 0.10 | 22.58 | 20.00 |
3 | 0.10 | 22.60 | 20.00 |
(1)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此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范围为 。
(2)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 。
(3)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下图 的操作,然后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http://thumb.zyjl.cn/pic5/tikupic/76/1/gjfbt1.jpg)
![](http://thumb.zyjl.cn/pic5/tikupic/c1/6/iaxxz1.jpg)
![](http://thumb.zyjl.cn/pic5/tikupic/b9/b/9rubi2.jpg)
甲 乙 丙
(4)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它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 (多选扣分)。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
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溶液润洗
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D.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没有等溶解液降至室温就转移至容量瓶中
E.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F.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研究N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反应6NO2(g)+8NH3(g)7N2(g)+12 H2O(g)可处理NO2。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和NH3,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min | n(NO2)/mol | n(NH3)/ mol |
0 | 1.20 | 1.60 |
2 | 0.90 | |
4 | | 0.40 |
(2)700℃ ,将NO2与NH3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体系密度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NO2的同时生成2 mol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