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有关资料】
化学式 | CaCO3 | CaSO3 | CaC2O4 | Mg(OH)2 |
Ksp | 4.96×10-9 | 4.96×10-9 | 2.34×10-9 | 5.61×10-12 |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2/upload/papers/20131203/201312031216012794173.png)
【设计除杂过程】
(1)操作①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为______,若在操作②结束后发现溶液B略有浑浊,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混合液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检验除杂效果】
(3)为检验溶液B中Mg2+、Ca2+是否除尽,通常分别取少量溶液B于两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检验Mg2+是否除尽.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溶液(填化学式),看是否有沉淀生成.
步骤二:检验Ca2+是否除尽.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某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效果最好的是______(填字母).
A、Na2CO3 B、Na2SO3 C、Na2C2O4
【获取纯净食盐】
(4)对溶液B加热并不断滴加6mol?L-1的盐酸溶液,同时用pH试纸检测溶液,直至pH=5时停止加盐酸,得到溶液C.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5)将溶液C倒入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______时(填现象),停止加热.
【问题讨论】
(6)在除杂过程中,向粗盐悬浊液中加混合液A时需要加热,目的是______,该操作中控制溶液pH=12可确保Mg2+除尽,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溶液B中Mg2+物质的量浓度将被控制在______以下.
(2)除去粗盐样品中的Mg2+、Ca2+杂质,要用NaOH、Na2CO3,故答案为:NaOH、Na2CO3;
(3)镁离子与强碱反应生成沉淀,可以用氢氧化钠检验镁离子,根据沉淀的溶度积数值的大小,数值越小,说明将钙离子沉淀需要的溶液的浓度越小,故效果最好的是草酸钠溶液,故答案为:NaOH;C;
(4)加热并不断滴加6mol?L-1的盐酸溶液,可以将溶液中多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除去,故答案为:除去NaOH和Na2CO3;
(5)溶液的蒸发结晶在蒸发皿中进行,蒸发皿中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否则会把物质烧焦,故答案为:蒸发皿;蒸发皿中有大量固体析出;
(6)加热能加快沉淀生成,根据氢氧化镁的Ksp=[Mg2+][OH-]2,所以[Mg2+]=
Ksp |
[OH-]2 |
5.61×10-12 |
(10-2)2 |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粗盐提纯的研究.
【有关资料】
化学式 | CaCO3 | CaSO3 | CaC2O4 | Mg(OH)2 |
Ksp | 4.96×10-9 | 4.96×10-9 | 2.34×10-9 | 5.61×10-12 |
![](http://thumb.zyjl.cn/pic5/upload/201308/5285f806604f5.png)
【设计除杂过程】
(1)操作①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为______,若在操作②结束后发现溶液B略有浑浊,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混合液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检验除杂效果】
(3)为检验溶液B中Mg2+、Ca2+是否除尽,通常分别取少量溶液B于两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检验Mg2+是否除尽.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溶液(填化学式),看是否有沉淀生成.
步骤二:检验Ca2+是否除尽.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某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效果最好的是______(填字母).
A、Na2CO3 B、Na2SO3 C、Na2C2O4
【获取纯净食盐】
(4)对溶液B加热并不断滴加6mol?L-1的盐酸溶液,同时用pH试纸检测溶液,直至pH=5时停止加盐酸,得到溶液C.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5)将溶液C倒入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______时(填现象),停止加热.
【问题讨论】
(6)在除杂过程中,向粗盐悬浊液中加混合液A时需要加热,目的是______,该操作中控制溶液pH=12可确保Mg2+除尽,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溶液B中Mg2+物质的量浓度将被控制在______以下.
粗盐提纯的研究。
【有关资料】
化学式 | CaCO3 | CaSO3 | CaC2O4 | Mg(OH)2 |
Ksp | 4.96×10―9 | 4.96×10―9 | 2.34×10―9 | 5.61×10―12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粗盐的提纯和检验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新的方案。已知该粗盐样品中主要含有不溶性杂质、Mg2+、Ca2+等(忽略SO42―的存在),该小组设计流程如下:
【设计除杂过程】
(1)操作①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 。操作②的名称为 ,若在操作②结束后发现溶液B略有浑浊,应采取的措施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液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检验除杂效果】
(3)为检验溶液B中Mg2+、Ca2+是否除尽,通常分别取少量溶液B于两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检验Mg2+是否除尽。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 溶液(填化学式),看是否有沉淀生成。
步骤二:检验Ca2+是否除尽。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某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效果最好的是 (填字母)。
A、Na2CO3 B、Na2SO
【获取纯净食盐】
(4)对溶液B加热并不断滴加6 mol?L―1的盐酸溶液,同时用pH试纸检测溶液,直至pH=5时停止加盐酸,得到溶液C。该操作的目的是 。
(5)将溶液C倒入 (填仪器名称)中,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时(填现象),停止加热。
【问题讨论】
(6)在除杂过程中,向粗盐悬浊液中加混合液A时需要加热,目的是 ,该操作中控制溶液pH=12可确保Mg2+除尽,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溶液B中Mg2+物质的量浓度将被控制在______________以下。
(12分)粗盐提纯的研究。
【有关资料】
化学式 | CaCO3 | CaSO3 | CaC2O4 | Mg(OH)2 |
Ksp | 4.96×10—9 | 4.96×10—9 | 2.34×10—9 | 5.61×10—12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粗盐的提纯和检验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新的方案。已知该粗盐样品中主要含有不溶性杂质、Mg2+、Ca2+等(忽略SO42—的存在),该小组设计流程如下:
【设计除杂过程】
(1)操作①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 。操作②的名称为 。
(2)混合液A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检验除杂效果】
(3)为检验溶液B中Mg2+、Ca2+是否除尽,通常分别取少量溶液B于两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检验Mg2+是否除尽。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 溶液(填化学式),看是否有沉淀生成。
步骤二:检验Ca2+是否除尽。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某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效果最好的是 (填字母)。A.Na2CO3 B.Na2SO3 C.Na2C2O4
【获取纯净食盐】
(4)对溶液B加热并不断滴加6 mol·L—1的盐酸溶液,同时用pH试纸检测溶液,直至pH=2时停止加盐酸,得到溶液C,该操作的目的是 。
(5)将溶液C倒入 (填仪器名称)中,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 时(填现象),停止加热。
【问题讨论】
(6)在除杂过程中,向粗盐悬浊液中加混合液A,该操作中控制溶液pH=12可确保Mg2+除尽,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溶液B中Mg2+物质的量浓度将被控制在 以下。
【有关资料】
化学式 | CaCO3 | CaSO3 | CaC2O4 | Mg(OH)2 |
Ksp | 4.96×10-9 | 4.96×10-9 | 2.34×10-9 | 5.61×10-12 |
![](http://thumb.zyjl.cn/pic6/res/gzhx/web/STSource/20131031222710890506754/SYS201310312227108905067009_ST/images0.png)
【设计除杂过程】
(1)操作①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为______,若在操作②结束后发现溶液B略有浑浊,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混合液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检验除杂效果】
(3)为检验溶液B中Mg2+、Ca2+是否除尽,通常分别取少量溶液B于两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检验Mg2+是否除尽.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溶液(填化学式),看是否有沉淀生成.
步骤二:检验Ca2+是否除尽.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某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效果最好的是______(填字母).
A、Na2CO3 B、Na2SO3 C、Na2C2O4
【获取纯净食盐】
(4)对溶液B加热并不断滴加6mol?L-1的盐酸溶液,同时用pH试纸检测溶液,直至pH=5时停止加盐酸,得到溶液C.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5)将溶液C倒入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______时(填现象),停止加热.
【问题讨论】
(6)在除杂过程中,向粗盐悬浊液中加混合液A时需要加热,目的是______,该操作中控制溶液pH=12可确保Mg2+除尽,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溶液B中Mg2+物质的量浓度将被控制在______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