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已知A、B、C、D、E为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元素的原子可以形成简单阳离子和简单阴离子,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周期序数的2倍,A、B或A、B、C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与C的单质连续反应生成不同类别的物质,D为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E的单质可用于计算机芯片的制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B可以形成直线型化合物 | |
B. | A、B、C三种元素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以再生 | |
C. | A、B、C、D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可能显酸性 | |
D. | B的单质与C、E的化合物之间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分析 A元素的原子可以形成简单阳离子和简单阴离子,应为H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周期序数的2倍,为C元素,A、B或A、B、C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与C的单质连续反应生成不同类别的物质,C为O元素,D为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应为Na元素,E的单质可用于计算机芯片的制造,为Si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率解答该题.
解答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A、B、C、D、E分别为H、C、O、Na、Si五种元素.
A.如为乙炔,则为直线形化合物,故A正确;
B.如形成的化合物为乙醇,则可再生,故B正确;
C.如为为NaHC2O4,则水溶液呈酸性,故C正确;
D.碳与二氧化硅的反应可以生成SiC,不是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掌握,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6.有机化合物9,10-二甲基菲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物质分子式为C16H12 | |
B. | 该物质与甲苯互为同系物 | |
C. | 该物质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 |
D. | 该物质苯环上七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 |
B. | 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 |
C. | 乙烷和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和C12反应,反应类型相同 | |
D. | 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9种(不含立体异构) |
14.下列操作及解释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 | 解释 |
A | 在新制氯水中加入碳酸钙粉末,充分搅拌,氯水的漂白性增强 | 氯水中HC1O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
B | 用3mL稀H2SO4溶液与足量Zn反应,当气泡稀少时,加入1mL浓H2SO4,又迅速产生较多气泡 | H2SO4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
C | 向某溶液中逐渐通入CO2气体,先出现白色胶状沉淀,继续通入CO2气体,白色胶状沉淀不溶解,证明该溶液中存在AlO2- |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不溶于碳酸溶液 |
D | 保存硫酸亚铁溶液需加入少了稀盐酸和铁钉 | 防止Fe2+水解以及被O2氧化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下列关于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H=-241.8KJ•mo1-1 | |
B. | 图乙可以表示对某化学平衡体系改变温度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 |
C. | 图丙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ω(B)>ω(A) | |
D. | 图丁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NaA溶液的pH小于同浓度的NaB溶液的pH |
11.下列由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将一块铝片直接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 短期内铝片表面无明显现象 | 铝不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 |
B | 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 | 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 | NH4Cl固体可以升华 |
C | 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Na2O2没有变质 |
D | 将石蜡油、碎瓷片放入硬质试管中加强热,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在炽热瓷片的作用下,石蜡油发生了裂化、裂解反应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8.分别将足量下列气体通入稀Na2S溶液中,可以使溶液变浑浊的是( )
A. | CO | B. | SO2 | C. | HCl | D. | CO2 |
5.下列有关反应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已知2H2(g)+O2(g)═2H2O(g)△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 |
B. | X(g)+Y(g)?Z(g)+W(s)△H>0,升高温度,该反应的△H增大 | |
C. | 已知:S(s)+O2(g)═SO2(g)△H1,S(g)+O2(g)═SO2(g)△H2 则△H1>△H2 | |
D. | 甲中加入1 g SO2、1 g O2,乙中加入2 g SO2、2 g O2,在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反应2SO2(g)+O2(g)?2SO3(g)达平衡时,乙放出的热量都等于甲的2倍 |
6.氢氧化锂是制取锂和锂的化合物的原料,用电解法制备氢氧化锂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b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 |
B. | a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4e-=O2↑+4H+ | |
C. | 该法制备LiOH还可得到硫酸和氢气等产品 | |
D. | 当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时,可得到2 mol Li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