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5分)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 , 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 , 在暗处静置5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O32﹣+I2=2I﹣+S4O62﹣).
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及二氧化碳.
(4)取100.00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mgL﹣1 .
(5)上述滴定完成后,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 . (填“高”或“低”)
【答案】
(1)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
(2)2Mn(OH)2+O2=2MnO(OH)2
(3)一定容积的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氧气
(4)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80ab
(5)低
【解析】(1)取水样时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会使氧气溶解度减小,为此,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
故答案为: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H)2+O2=2MnO(OH)2 ,
故答案为:2Mn(OH)2+O2=2MnO(OH)2;(3)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氧气及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氧气;(4)碘遇淀粉变蓝色,故选择淀粉作指示剂,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颜色不再变化说明滴定到达终点;根据方程式,O2~2I2~4S2O32﹣得n(O2)= mol,m(O2)= =8abmg,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 =80abmg.L﹣1 ,
故答案为: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80abmg.L﹣1;(5)根据n(O2)= mol分析,不当操作对b的影响,b值减小,则会导致测量结果偏低,
故答案为:低.
(1)采集的水样中溶解的氧气因外界条件(特别是温度和压强)改变其溶解度发生改变;(2)“氧的固定”的方法是:用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与水样混合,反应生成MnO(OH)2 , 实现氧的固定;(3)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实验,使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一定容积的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测水样中的氧,故避免使用的蒸馏水溶解有氧;(4)碘遇淀粉变蓝色,故选择淀粉作指示剂,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颜色不再变化说明滴定到达终点;根据方程式中 I2、S2O32﹣之间的关系式计算;(5)根据n(O2)= mol分析,不当操作对b的影响,以此判断测量结果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