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BF3B. H2OC. CO2D. NO2
【答案】C
【解析】
A.BF3为共价化合物,B原子最外层只有6个电子,故A错误;
B.H2O中含有氢元素,H原子满足2电子稳定结构,故B错误;
C.CO2分子中C、O原子均满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该元素原子化合价绝对值=8,两种原子均达到了8个电子稳定结构,故C正确;
D.NO2中N为+4价,4+5≠8,不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故D错误;
答案选C。
【题目】以废旧锌锰电池初步处理分选出的含锰废料(MnO2、MnOOH、MnO及少量Fe、Pb等)为原料制备高纯MnCl2·xH2O,实现锰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
资料a: Mn的金属活动性强于Fe;Mn2+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pH高于5.5时易被O2氧化。
资料b: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下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 mol·L-1)
Mn(OH)2 | Pb(OH)2 | Fe(OH)3 | |
开始沉淀时 | 8.1 | 6.5 | 1.9 |
完全沉淀时 | 10.1 | 8.5 | 3.2 |
(1)过程I的目的是浸出锰。经检验滤液1中含有的阳离子为Mn2+、Fe3+、Pb2+和H+。
①MnO2与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滤液1中只含Fe3+不含Fe2+的操作和现象是:取少量滤液1于试管中,滴入黄色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无明显变化:另取少量滤液1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e3+由Fe2+转化而成,可能发生的反应有:i.2Fe2++Cl2=2Fe3++2Cl-
ii.4Fe2++O2+4H+=4Fe3++2H2O iii.……
写出iii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II的目的是除铁,有如下两种方法:
i.氨水法:将滤液1先稀释,再加适量10%的氨水,过滤。
ii.焙烧法:将滤液1浓缩得到的固体于290°C焙烧,冷却,取焙烧物……
己知:焙烧中发生的主要反应2FeCl3+3O2=2Fe2O3+3Cl2,焙烧时MnCl2和PbCl2不发生变化。
①氨水法除铁时,溶液pH应控制在 _______________之间。
②补全ii中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两种方法比较,氨水法除铁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III的目的是除铅。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IV所得固体中的x的测定如下:取m1g样品,置于氮气氛围中加热至失去全部结晶水时,质量变为m2g。则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资料显示“O2的氧化性随溶液pH的增大逐渐减弱”。某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KI与O2的反应.实验如下。
装置 | 烧杯中的液体 | 现象(5分钟后) |
①2 mL1 mol/LKI溶液+5滴淀粉 | 无明显变化 | |
②2 mL1 mol/LKI溶液+5滴淀粉+2 mL0.2 mol/L HCl | 溶液变蓝 | |
③2 mL1 mol/LKI溶液+5滴淀粉+2 mL0.2 mol/L KCl | 无明显变化 | |
④2 mL1 mol/LKI溶液+5滴淀粉+2 mL0.2 mol/L CH3COOH | 溶液变蓝,颜色较②浅 |
(1)实验②中生成I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④比②溶液颜色浅的原因是___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KI与O2的反应,用上表中的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烧杯中的液体 | 现象(5小时后) |
⑤2 mLpH=8.5混有KOH的1mol/L KI溶液+5滴淀粉 | 溶液才略变蓝 |
⑥2 mLpH=10混有KOH的1mol/L KI溶液+5滴淀粉 | 无明显变化 |
I.对于实验⑥的现象.甲同学提出猜想“pH=10时O2不能氧化I-”,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i.烧杯a中的溶液为____。
ii.实验结果表明,此猜想不成立。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通入O2后,_______。
Ⅱ.乙同学向pH=10的KOH溶液(含淀粉)中滴加碘水,溶液先变蓝后迅速褪色.经检测褪色后的溶液中含有IO3-,褪色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5)该小组同学对实验过程进行了整体反思.推测实验①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实验⑥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