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25℃时,用0.1 mol·L-1的HCl溶液逐滴滴入10.00 mL0.1 mol·L-1的NH3·H2O溶液中,其AG值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已知AG=,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滴定前HC1溶液的AG =12;图中a<0
B. M点为完全反应点,V( HCl) =10 mL,且c(Cl-) >c(NH4+)
C. 从M点到N点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D. N点溶液中:c(Cl-) =2c(NH3·H2O) +2c(NH4+)
【答案】B
【解析】
AG=,AG>0,说明c(H+)>c(OH-),溶液显酸性,反之AG<0,溶液显碱性。
A.滴定前HC1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1,AG ==lg=12;图中a为0.1 mol·L-1的NH3·H2O溶液AG,溶液显碱性,故a <0,故A正确;B. M点的AG=0,说明c(H+)=c(OH-),溶液显中性,若氨水与盐酸完全反应,则生成氯化铵,水解后,溶液显酸性,因此M点为盐酸不足,V( HCl) <10 mL,故B错误;C. M点溶液显中性,为氨水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N点为等浓度的盐酸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中间经过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溶液的点(设为P),从M点到P点,溶液中氨水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从P点到N点,盐酸逐渐增大,水的电离受到的抑制程度逐渐增大,即水的电离逐渐减小,因此从M点到N点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D. N点溶液中含有等浓度的盐酸和氯化铵,根据物料守恒,c(Cl-) =2c(NH3·H2O) +2c(NH4+),故D正确;故选B。
【题目】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a | |||||||||||||||||
b | c | d | e | f | |||||||||||||
g | h | i | j | k | l | m | |||||||||||
n | o | p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p为26号元素,请写出其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
(2)c与a形成6个原子组成分子结构简式:__________,该分子是: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表中O、P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
元 素 | O | P | |
电离能kJ·mol-1 | I1 | 717 | 759 |
I2 | 1509 | 1561 | |
I3 | 3248 | 2957 |
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O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P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i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
晶胞中i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一个晶胞中i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