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下列各组澄清溶液中离子能大量共存,且加入(或滴入)X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选项 | 离子组 | X试剂 | 离子方程式 |
A | Ba2+、HCO3-、Cl- | NaOH溶液 | HCO3-+OH-=CO32-+H2O |
B | NH4+、Fe3+、Br-、SO42- | 过量H2S | 2Fe3++H2S=2Fe2++S↓+2H+ |
C | NH4+、Na+、Fe3+、AlO2- | 过量铜粉 | 2Fe3++Cu=2Fe2++Cu2+ |
D | K+、Na+、HCO3-、Al3+ | 少量HCl | H++HCO3-=CO2↑+H2O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
B.四种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加入过量硫化氢,硫化氢与三价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三价铁离子与偏铝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
D.碳酸氢根离子与铝离子发生双水解.
解答 解:A.加入氢氧化钠后,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Ba2++HCO3-+OH-=Ba2CO3↓+H2O,故A错误;
B.四种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加入过量硫化氢,硫化氢与三价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2Fe3++H2S=2Fe2++S↓+2H+,故B正确;
C.三价铁离子与偏铝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碳酸氢根离子与铝离子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及离子方程式书写,明确物质性质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 甲烷的球棍模型: | B. |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
C. |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 D. | 氯化氢的电子式: |
14.重要化工原料CuSO4的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3:2 | |
B. | 相对于途径①、③,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 |
C. | Y物质具有还原性,可以是葡萄糖 | |
D. | 在1100℃所得混合气体X中O2一定为0.75mol |
4.0.10mol•L-1的稀醋酸中存在着平衡:CH3COOH?CH3COOˉ+H+.
①在图中a表示向稀醋酸中不断加水,b表示向稀醋酸中慢慢滴加0.10mol•Lˉ1的稀氢氧化钠溶液.a中醋酸电离百分率的变化图线已画出,请你图中画出b过程中醋酸电离百分率的变化图线.
②一定温度下,利用pH计测定不同浓度醋酸溶液的pH值,得到如下数据:
求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常数1.0×10-5.当醋酸浓度为0.1mol•L-1时,则电离度为1%.
①在图中a表示向稀醋酸中不断加水,b表示向稀醋酸中慢慢滴加0.10mol•Lˉ1的稀氢氧化钠溶液.a中醋酸电离百分率的变化图线已画出,请你图中画出b过程中醋酸电离百分率的变化图线.
②一定温度下,利用pH计测定不同浓度醋酸溶液的pH值,得到如下数据:
醋酸浓度(mol•L-1) | 1 | 0.1 | 0.01 |
pH值 | 2.50 | 3.00 | 3.50 |
5.常温时,将不同体积比的NH3和C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得到一系列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分布分数f[f=$\frac{某含C(或N)微粒浓度}{所有含C(或N)微粒浓度总和}$]随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溶液pH=7时:c(NH4+)>c(H2CO3)+2c(CO32-) | |
B. | 当溶液pH=9.5时:c(OH-)-c(H+)>c(NH4+)-3c(CO32-) | |
C. | 若刚好是(NH4)2CO3溶液:c(OH-)+C(NH3•H2O)>c(H+)+c(H2CO3)+c(HCO3-) | |
D. | 若刚好是NH4HCO3溶液,向其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析出部分晶体,过滤所得的滤液中:c(Na+)=c(Cl-)>c(NH4+)>c(HCO3-)>c(CO32-) |
2.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Fe(NO3)3的热稳定性和氧化性,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一):热稳定性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加热A中Fe(NO3)3固体,A和B中都有红棕色气体产生,A试管中生成了红色粉末.
(1)B装置的作用是防倒吸;检验A中红色固体Fe2O3,所用的试剂是HCl、KSCN(填化学式).
(2)加热A中试管一段时间后,C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而集气瓶中无气泡产生原因是NO2、O2恰好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
(3)写出硝酸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4Fe(NO3)3$\frac{\underline{\;\;△\;\;}}{\;}$Fe2O3+12NO2↑+3O2↑.
实验(二):氧化性Fe3+和Ag+的氧化性相对强弱一直是实验探究的热点.该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4)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排除NO3-的干扰;实验c的结论是Fe3+能氧化Ag.
(5)实验b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Ag+?Fe3++Ag.
(6)实验结论是Fe3+、Ag+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与离子的浓度有关.
实验(一):热稳定性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加热A中Fe(NO3)3固体,A和B中都有红棕色气体产生,A试管中生成了红色粉末.
(1)B装置的作用是防倒吸;检验A中红色固体Fe2O3,所用的试剂是HCl、KSCN(填化学式).
(2)加热A中试管一段时间后,C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而集气瓶中无气泡产生原因是NO2、O2恰好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
(3)写出硝酸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4Fe(NO3)3$\frac{\underline{\;\;△\;\;}}{\;}$Fe2O3+12NO2↑+3O2↑.
实验(二):氧化性Fe3+和Ag+的氧化性相对强弱一直是实验探究的热点.该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试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现象 |
a | 向10mL 3mol•L-1KNO3酸性溶液(pH=1)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银丝,并滴加氯化钠溶液 | 无沉淀生成 |
b | 向10mL 3mol•L-1AgNO3溶液中滴加2mL 0.1mol•L-1FeSO4溶液,振荡;再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紫红色溶液不褪色 |
c | 向10mL 3mol•L-1Fe(NO3)3溶液(pH=1)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银丝,并滴加氯化钠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5)实验b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Ag+?Fe3++Ag.
(6)实验结论是Fe3+、Ag+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与离子的浓度有关.
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 N2→NO2 | B. | SO2→H2SO4 | C. | S→SO3 | D. | SiO2→H2Si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