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双选)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用无水乙醇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
B.加入稀HNO3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溶液中一定含SO42- |
C.可用FeCl3溶液一次性鉴别CCl4、苯酚溶液、NaI溶液和NaCl溶液 |
D.玻璃棒在配制0.1mol/L NaCl溶液与粗盐提纯的实验中所起的作用相同 |
CD
解析试题分析:乙醇与水混溶不分层,不适合作碘水的萃取剂,应选择四氯化碳或苯,故A错误;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且银离子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白色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因此可溶性银盐溶液、亚硫酸盐溶液、硫酸盐溶液都能产生相同的现象,应先滴入适量盐酸无明显变化,后滴入少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待测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B错误;向四种待测溶液中分别加入适量氯化铁溶液,出现分层现象的是四氯化碳,溶液变为紫色的是苯酚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褐或黄色的是碘化钠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因为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苯酚遇氯化铁溶液变紫色,铁离子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故C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玻璃棒其搅拌、引流作用,粗盐提纯过程中,玻璃棒先后起搅拌、引流作用,故D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涉及选择碘水的萃取剂、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鉴别、玻璃棒在配液和粗盐提纯中的用途,硝酸的强氧化性、苯酚的显色反应、铁离子的氧化性、碘离子的还原性、单质碘的溶解性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测定乙醇分子结构 | B.合成氨并检验氨的生成并回收CCl4 | C.碘的CCl4溶液中分离I2 | D.配制稀硫酸溶液 |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与结论 |
A | 向盛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1mol·L-1 H2SO4溶液 | 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则溶液中NO3-被Fe2+还原为NO2 |
B | 向样品溶液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 | 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滴加BaCl2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样品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C | 向0.1mol·L-1 Na2CO3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显浅红色,微热 | 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
D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 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表明淀粉没有水解生成葡萄糖 |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A | 将CO2(含HC1杂质)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 | 除去HC1 |
B | 向做完银镜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稀氨水 | 除去试管内残留物 |
C | 向做完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 |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
D | 将少量FeC12试样加水溶解,加稀硝酸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 | 检验FeCl2是否变质 |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时,依次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和盐酸,水垢溶解 | Ksp:CaCO3<CaSO4 |
B |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SO4溶液,某电极附近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电极为阳极 |
C | 向FeCl3和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 氧化性:Cu2+>Fe3+ |
D |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g+ |
下列实验正确的是
A.配制一定浓度溶液 | B.制取并收集Cl2 | C.铁的析氢腐蚀 | D.验证氨气易溶于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