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kJ。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前25min内反应放出的热量为46.lkJ |
B.第25min改变的条件是将NH3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 |
C.若第60min时反应又达到了平衡,则时段Ⅲ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 |
D.若时段I中投入物质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则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不变 |
A
解析试题分析:A、前25min反应的N2为:0.50mol/L×2L=1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2kJ,错误;B、第25min NH3的浓度减小,而N2和H2的浓度随平衡的移动逐渐减小,所以改变的条件是将NH3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正确;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且N2、H2、NH3的浓度随着平衡的移动逐渐变化,所以时段Ⅲ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正确;D、若时段I中投入物质的浓度为原来的2 倍,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更有利于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但平衡常数不变,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
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分别设计了如下A~D四个实验,你认为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与相同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反应快 |
B.将相同大小、形状的镁条和铝条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两者速率一样大 |
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 |
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双氧水,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几滴氯化铁溶液,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
碘单质难溶于水却易溶于KI溶液。碘水中加入KI溶液发生反应:I2(aq)+I-(aq)I3-(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B.上述体系中加入苯,平衡不移动 |
C.可运用该反应原理除去硫粉中少量的碘单质 |
D.实验室配制碘水时,为增大碘单质的溶解度可加入适量KI溶液 |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 B.催化剂 |
C.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 | D.反应物的浓度 |
对于100mL1mol/L盐酸与铁片的反应,采取下列措施:①升高温度;②改用100mL3mol/L盐酸;③多用300mL1mol/L盐酸;④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⑤改用98%的硫酸。其中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⑤ |
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用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
A.加入一种反应物 | B.升高温度 |
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 | D.使用催化剂 |
温度为T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 / s | 0 | 50 | 150 | 250 | 350 |
n(PCl3) / mol | 0 | 0. 16 | 0. 19 | 0. 20 | 0. 20 |
A. 反应在前50 s 的平均速率v(PCl3)=" 0." 0032 mol·L-1·s-1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0." 11 mol·L-1,则反应的驻H<0
C.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 0 mol PCl5、0. 20 mol PCl3和0. 20 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 0 mol PCl3和2. 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化学平衡状态I、II、Ⅲ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b |
B.升高温度平衡状态Ⅲ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C.增大压强;平衡状态II不移动 |
D.反应II、Ⅲ均为放热反应 |
T℃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进行的前3 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v(X)=0.3 mol·(L·min)-1 |
B.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3X(g)+Y(g) 2Z(g) |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 |
D.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