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或反应原理的解释、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
操作、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 铝箔对熔化的铝有吸附作用 |
B.向盛有0.005mol/L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 0.01mol/L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再加入5滴饱和FeCl3溶液,红色加深 |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C.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未见红色沉淀 | 淀粉未水解 |
D.取某溶液少量,加入盐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SO42- |
B
解析试题分析:A、解释不正确,将铝箔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又因三氧化二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而三氧化二铝在铝的表面,所以加热铝箔的时候铝熔化了但是不会滴落。B、正确,Fe3++3SCN-Fe(SCN)3为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C、不正确,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未见红色沉淀,操作不正确,在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前必须用NaOH将H2SO4中和至弱碱性。D、不正确,由于加入了HCl,白色沉淀也可能是AgCl。选B。
考点:化学基本实验,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检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因果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SO2具有漂白性,故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B.浓硝酸中的HNO3见光会分解,故有时在实验室看到的浓硝酸呈黄色 |
C.Na的金属性比Mg强,故可用Na与MgCl2溶液反应制取Mg |
D.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故在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的产物中Fe也显+3价 |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有酸中,二氧化硅只与氢氟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 |
B.工业上金属Mg、Al都是用电解其熔融的氯化物制得的 |
C.二氧化氯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
D.若铁制品表面的钢镀层有破损,会加快铁制品腐蚀 |
如图所示装置,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A滴入烧瓶中,片刻后,打开夹子,右侧试管内的水沸腾,则A和B的组合可能是
选项 | 液体A | 液体B |
A | NaCl溶液 | O2 |
B | H2O | NH3 |
C | 盐酸 | CO2 |
D | NaOH溶液 | CO |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Al2O3NaAlO2(aq )Al(OH)3
②SSO3H2SO4
③Fe2O3FeCl3 (aq)无水FeCl3
④饱和NaCl(aq)NaHCO3Na2CO3
⑤MgCl2 (aq)Mg(OH)2MgO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④⑤ |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物质,说明它具有氧化性 |
B.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
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
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
下列实验中,依据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用食醋浸泡水垢。[水垢成分: CaCO 3与Mg(OH)2] | 水垢溶解,有无色气泡 | 碱性:CH3COONa>Na2CO3 |
B. | 浓硫酸与氯化钠固体微热 |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 酸性:H2SO4>HCl |
C. | 向FeCl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 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 还原性:> |
D. | 向盛有1mL 0.1mol/LNaCl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4滴 0.1mol/LAgNO3溶液,后继续 滴加1mL 0.1mol/LKI溶液。 |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变 成黄色沉淀 | 溶解度:AgI>Ag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