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A.(1)右图所示为冰晶石(化学式为Na3AlF6)的晶胞.图中●位于大立方体顶点和面心,○位于大立方体的12条棱的中点和8个小立方体的体心,▽图中●、○中的一种.图中●、○分别指代哪种粒子
AlF6-
AlF6-
Na+
Na+
;大立方体的体心处▽所代表的是
AlF6-
AlF6-
.冰晶石在化工生产中的用途
电解炼铝的助熔剂
电解炼铝的助熔剂

(2)H2S和H2O2的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如下:
熔点/K 沸点/K 标准状况时在水中的溶解度
H2S 187 202 2.6
H2O2 272 423 以任意比互溶
H2S和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造成上述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与水分子可形成氢键
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与水分子可形成氢键

(3)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若加入极性较小的溶剂(如乙醇),将析出深蓝色的晶体.写出铜原子价电子层的电子排布式
3d104s1
3d104s1
,与铜同一周期的副族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与铜原子相同的元素有
Cr
Cr
(填元素符号).实验时形成的深蓝色溶液中的阳离子内存在的全部化学键类型有
共价键和配位键
共价键和配位键
.实验过程中加入C2H5OH后可观察到析出深蓝色Cu(NH34SO4?H2O晶体.实验中所加C2H5OH的作用是
降低Cu(NH34SO4?H2O的溶解度
降低Cu(NH34SO4?H2O的溶解度

B.用含少量铁的氧化铜制取氯化铜晶体(CuCl2?xH2O).有如下操作:

已知:在pH为4~5时,Fe3+几乎完全水解而沉淀,Cu2+却不水解.
(1)加热酸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
Fe+2H+=Fe2++H2↑、CuO+2H+=Cu2++H2O
Fe+2H+=Fe2++H2↑、CuO+2H+=Cu2++H2O

(2)氧化剂A可选用
(填编号,下同)
①Cl2 ②KMnO4 ③HNO3
(3)要得到较纯的产品,试剂B可选用

①NaOH   ②FeO     ③CuO
(4)试剂B的作用是
①③
①③

①提高溶液的pH   ②降低溶液的pH  ③使Fe3+完全沉淀  ④使Cu2+完全沉淀
(5)从滤液经过结晶得到氯化铜晶体的方法是
②④①
②④①
(按实验先后顺序填编号)
①过滤   ②蒸发浓缩   ③蒸发至干   ④冷却
(6)为了测定制得的氯化铜晶体(CuCl2?xH2O)中x值,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称取m g晶体灼烧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冷却、称量所得无水CuCl2的质量为n g.
方案二:称取m g晶体、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沉淀洗涤后用小火加热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冷却、称量所得固体的质量为n g.
试评价上述两种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方案是
,据此计算得x=
80m-135n
18n
80m-135n
18n
(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分析:A(1)根据均摊法确定含有各种微粒的数目,结合化学式确定微粒种类,冰晶石可作助溶剂;
(2)氢键的存在导致氢化物的熔沸点升高、溶解性增大;
(3)铜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式的排布规则书写其价电子排布式;与铜同一周期的副族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与铜原子相同的元素是铬;硫酸铜先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和氨水继续反应生成铜氨络合物,根据铜氨络合物的化学式确定含有的化学键类型;铜氨络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在乙醇中的溶解性;
B.(1)铁和氧化铜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根据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书写;
(2)①加入的氧化剂和杂质离子反应,和铜离子不反应,且不能引进新的杂质离子;
(3)加入的物质能除去杂质,且不引进新的杂质;
(4)加入盐酸时,盐酸是过量的,导致溶液酸性较强,溶液酸性较强则铁离子不沉淀,为使铁离子沉淀温度则应提高溶液的pH;
(5)根据溶液获得晶体的方法分析;
(6)CuCl2?xH2O中x的值的确定依据是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减少的水的质量,据此来确定x.
解答:解:A(1)黑色球个数=8×
1
8
+6×
1
2
=4,白色球个数=8+12×
1
4
=11,根据化学式知,Na+和AlF6- 的个数比是3:1,
则白色球和黑色球之比接近3:1,要是其为3:1,则▽所代表的应该是AlF6-,电解氧化铝时,氧化铝熔点较高,消耗电能较大,为使冰晶石在较低些温度熔融,向氧化铝中加入冰晶石,所以冰晶石可作助溶剂,
故答案为:AlF6-;Na+;AlF6-;电解炼铝的助熔剂;
(2)双氧水中氧元素电负性较大,双氧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与水分子间也可以形成氢键,而硫化氢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双氧水的熔沸点大于硫化氢,故答案为: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与水分子可形成氢键;
(3)铜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与铜同一周期的副族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与铜原子相同的元素有Cr,只是铬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
铜离子和氨水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能溶于氨水生成铜氨络合离子,铜氨络合离子中氢原子和氮原子之间 存在共价键,铜原子和氮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所以铜氨络合离子中存在共价键和配位键,铜氨络合物中水中的溶解性大于在乙醇中的溶解性,为析出铜氨络合物,应向溶液中加入乙醇,
故答案为:3d104s1;Cr;共价键和配位键;降低Cu(NH34SO4?H2O的溶解度;
B.(1)向固体中加入盐酸,盐酸和铁、氧化铜反应,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2H+→Fe2++H2↑;CuO+2H+→Cu2++H2O,故答案为:Fe+2H+→Fe2++H2↑;CuO+2H+→Cu2++H2O;
(2)根据题意,加入氧化剂X可把Fe2+氧化为Fe3+,而没有增加新杂质,所以A为Cl2,故选①;
(3)得到较纯的产品,试剂可选用CuO或Cu2(OH)2CO3,①②均会引入杂质离子,故答案为:③;
(4)溶液酸性较强则铁离子不沉淀,为使铁离子沉淀温度则应提高溶液的pH,故选①③;
(5)从滤液经过结晶得到氯化铜晶体,首先要加热蒸发浓缩,冷却后,再将之过滤即可,故答案为:②④①;
(6)CuCl2?xH2O中x的值的确定依据是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减少的水的质量,所以选择方案二,根据Cu元素守恒,则
CuCl2?xH2O~Cu(OH)2~CuO,
 1                      1
m
135+18x
              
n
80

x=
80m-135n
18n

故答案为:二;
80m-135n
18n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和实验探究,化学式的确定、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氢键是高考热点,应重点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0?枣庄一模)(1)右图所示是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种简易装置
①请简述检验它的气密性的方法
关闭止水夹B,从A处加入水,使U形管两端形成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没有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没有关闭止水夹B不得分)
关闭止水夹B,从A处加入水,使U形管两端形成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没有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没有关闭止水夹B不得分)

②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可以制取
块状或较大颗粒状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反应生成的
块状或较大颗粒状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反应生成的
气体(填反应物状况及发生反应是否需要的条件).
(2)张明同学设计下图所示装置,用粗铁粒与189g?L-1硝酸反应制取NO气体.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189g?L-1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mol?L-1
3mol?L-1

②NO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而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可能原因是
NO与空气中的O2反应,NO与空气密度接近
NO与空气中的O2反应,NO与空气密度接近

③当打开止水夹a,关闭止水夹b时,A装置的干燥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B装置烧杯中液体的作用是
吸收NO2
吸收NO2
.当A装置中气体几乎无色时,打开止水夹b,关闭止水夹a,可用C装置收集NO气体.
④该实验中,若去掉B装置,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
无影响
无影响

⑤将a mol铁与含b molHNO3的稀溶液充分反应后,若HNO3的还原产物只有NO,反应后Fe和HNO3均无剩余,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3b
4
mol(2amol或3amol或2amol~3amol)
3b
4
mol(2amol或3amol或2amol~3amol)
(用含a或b的代数式表示).w⑥完全反应后,A装置烧杯里含铁的价态可能是
+2价或+3价或+2价和+3价
+2价或+3价或+2价和+3价
.现有仪器和药品:试管和胶头滴管.0.1mol?L-1KSCN溶液、0.1mol?L-1KI溶液、0.2mol?L-1酸性KMnO4溶液、氯水等.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探究上述判断,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操作 现象与结论
第一步 取少量液体装于试管,向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
第二步 若溶液紫色退去,则说明含有Fe2+
若无明显变化,则说明不含Fe2+

(9分)㈠如图是钾、氧两元素形成的一种晶体的一个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晶体中氧的化合价可看作是部分为0价,部分为-2价。
 
⑴该结构与     的结构相似(填选项字母,下同)
A.NaCl   B.CsCl   C.干冰   D.SiO2
⑵钾、氧两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K2O   B.K2O2   C.K2O3   D.KO2
⑶下列对KO2晶体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晶体中与每个K距离最近的K有8个
B.晶体中每个K周围有8个O2,每个O2周围有8个K
C.每个 O2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K所围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
D.晶体中,0价氧原子与-2价氧原子的数目比为3: 1
㈡如右图所示,A为电源,B为浸透饱和食盐水和酚酞试液的滤纸,滤纸中央滴有一滴KMnO4溶液,C、D为电解池,其电极材料见右图:

⑴关闭K1,打开K2,通电后,B的KMnO4紫红色液滴向c端移动,则电源b端为      极,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滤纸d端的电极反应式是                   
⑵已知C装置中溶液为Cu(NO3)2和Y(NO3)3,且均为0.1mol,打开K1,关闭K2,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析出固体质量m(g)与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mol)关系如右图所示。

则Cu2+、Y3+、H+氧化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D装置中溶液是H2SO4,则电极C端的实验现象是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