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硫酸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有关硫酸制备和性质实验如下:
Ⅰ.(1)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就已采用加热胆矾或绿矾(FeSO47H2O)的方法制取硫酸。2FeSO4Fe2O3+SO2↑+SO3↑,将受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如图1的装置中,以检验产生的气体中是否含有SO2和SO3,写出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
(2)能说明S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Ⅱ.(3)实验室用图2装置制SO2,甲试管倾斜加热的目的是______,加热后试管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有关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该反应中浓硫酸只体现酸性
B.试管乙中含有碱液的棉花,其作用是吸收过量的SO2,防止环境污染
C.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冷却后试管甲中的溶液缓慢倒入盛有水的烧杯,溶液显蓝色
D.含0.04mol溶质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片反应,能收集到448mL的SO2(标准状况)
【答案】SO3+H2O+Ba2+=BaSO4↓+2H+ 乙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变红 增大受热面积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BC
【解析】
Ⅰ.(1)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是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结合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
(2)由图可知,氯化钡溶液与三氧化硫反应,若品红褪色可说明二氧化硫的存在;
Ⅱ.(3)固体和溶液加热生成气体,试管口向上倾斜,增大加热面积,便于逸出气体,Cu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CuSO4和SO2,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即可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根据铜被浓硫酸氧化,且有盐和水生成判断浓硫酸的作用;B.SO2是酸性氧化物,能溶于碱性溶液;C.CuSO4的溶液显蓝色;D.Cu在加热条件下能溶于浓硫酸,但Cu不溶于稀硫酸。
Ⅰ.(1)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是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结合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3+H2O+Ba2+=BaSO4↓+2H+,故答案SO3+H2O+Ba2+=BaSO4↓+2H+;
(2)将FeSO4受热产生的气体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证实含有SO3和SO2,氯化钡溶液可除去SO3,继续通入乙装置,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恢复红色,可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SO2,故答案为:乙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变红;
Ⅱ.(3)实验室用图2装制SO2,甲试管倾斜加热的目的是:增大受热面积,加热后试管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故答案为:增大受热面积;Cu+2H2SO4(浓)CuSO4+SO2↑+2H2O;
(4)A.该反应中Cu被浓硫酸氧化,同时生成了盐和水,则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表现了酸性和氧化性,故A错误;
B.SO2对环境有污染,能溶于碱性溶液,则含有碱液的棉花吸收过量的SO2,防止环境污染,故B正确;
C.反应中生成CuSO4,则将冷却后试管甲中的溶液缓慢倒入盛有水的烧杯,溶液显蓝色,故C正确;
D.加热图2甲的试管,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降低变稀,Cu与稀硫酸不反应,则含0.04mol溶质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片反应,不可能收集到448mL的SO2(标准状况),故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BC。
【题目】已知原子序数,可能推断原子的
①质子数 ②中子数 ③质量数 ④核电荷数 ⑤核外电子数
⑥原子结构示意图 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A. ①②③④⑥ B. ①④⑤⑥⑦
C. ②③④⑤⑦ D. ③④⑤⑥⑦
【题目】(I)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 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
(2)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醋酸代替稀盐酸溶液进行实验,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填“偏 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 盐酸跟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 mol/L、2.00 mol/L,大理石有细颗粒和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5℃、35℃,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0 mL,大理石用量为10.00 g。
(4)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空:
实验编号 | 温度(℃) | 大理石规格 | HNO3浓度(mol/L) | 实验目的 |
① | 25 | 粗颗粒 | 2.00 |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Ⅱ)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Ⅲ)实验①和④探究e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② | 25 | 粗颗粒 | a______ | |
③ | b_______ | 粗颗粒 | 2.00 | |
④ | c________ | 细颗粒 | d______ |
(5)实验①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下图。计算实验①中70 s~90 s范围内用HNO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在O~70、70~90、90~200各相同的时间段里,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