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一种能使pH试纸变红色的溶液中,下列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
是
①Ag+、Na+、Al3+、Cl- ②Fe2+、NO3-、Cl-、Na+
③K+、Mg2+、CH3COO-、SO42- ④K+、H+、SO32-、I-
⑤Na+、NO3-、SO42-、I-
A.②⑤ | B.①②④ | C.②③⑤ | D.全部 |
A
解析试题分析:PH试纸变红证明溶液为酸性,①银离子与氯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但不是因为氧化还原反应。②酸性条件下硝酸根能够氧化亚铁离子,故不能大量共存,且是因为氧化还原反应。③醋酸根与氢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原因是产生了弱电解质。并非氧化还原反应。④可以大量共存。⑤酸性条件下硝酸根能够把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不能大量共存,且因为氧化还原反应。故选择A选项。
考点: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氢氧化钠与盐酸;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
B.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 |
C.Na2CO3溶液与硝酸溶液;CaCO3溶液与硝酸溶液 |
D.石灰石与硝酸反应;石灰石与盐酸 |
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均为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K+一定存在 | B.100mL溶液中含0.01mol CO32- |
C.Cl-一定存在 | 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
下列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e(OH)3 +3H+ =Fe3++3H2O |
B.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2HCO3—+Ba2++2OH— = BaCO3â +2H2O+CO32— |
C.NH4Al(SO4)2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使SO42-完全沉淀:Al3++2SO42-+2Ba2++4OH-=AlO2-+2BaSO4↓+2H2O |
D.向含有0.4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0.1 mol Cl2反应:2Fe2++Cl2=2Fe3+ +2Cl- |
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向含Mg2+、Al3+、NH4+的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沉淀的量与NaOH的体积的关系图。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g2+):n(Al3+):n( NH4+)=2:3:2 |
B.图①中使用的NaOH的浓度为2mol/L |
C.图②中曲线表示某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若使用催化剂,B点会降低 |
D.图②中物质A反应生成物质C,△H>0; |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mol/LNaHSO4溶液中: K+ NH4+ HCO3— NO3— |
B.与铝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中:Na+ NH4+ SO42—、 CH3COO— |
C.滴加酚酞显红色的溶液中: Na+ NO3— SO42— CO32— |
D.NaNO3溶液中: Fe2+ H+ Cl— I— |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Ca2++HCO3―+OH―=CaCO3↓+H2O |
B.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后显酸性:Ba2++OH-+H++SO42-=BaSO4↓+H2O |
C.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2 Fe2+ + Cl2="2" Fe3+ + 2Cl- |
D.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恰使SO42-沉淀完全NH4++Al3++2Ba2++2SO42-+4OH- =Al(OH)3↓+NH3·H2O+2BaSO4↓ |
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Cl-、SO42-、Fe3+ |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 |
C.c(H+)=10-12 mol·L-1的溶液:K+、Ba2+、Cl-、Br- |
D.碳酸氢钠溶液:K+、SO42-、Cl-、H+ |
下列文字表述与反应方程式对应且正确的是
A.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Ag++Br-=AgBr↓ |
B.可用碳酸钠溶液洗涤油污:CO32-+H2O=HCO3-+OH- |
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KCl溶液:2H++2Cl-H2↑+Cl2↑ |
D.FeSO4溶液与双氧水、稀硫酸混合:2Fe2++H2O2+2H+=2Fe3++2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