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高氯酸铜易溶于水,在130℃时会发生分解反应是一种燃烧催化剂,以食盐等为原料制备高氯酸铜[Cu(ClC4)2·6H2O)]的一种工艺凯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电解I”时所用的交换膜是______(填“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
(2)改化反应是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已知上述工艺流程中“歧化反应”的产物之一为NaClO3。
①“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歧化反应”阶段所采用的不同温度对产率影响的结果如图所示。则该反应最适宜的温度是________。
(3)“电解Ⅱ”的阳极产物为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4)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5)用该工艺流程制备高氯酸铜时,若起始时NaCl的质量为a t。最终制得的Cu(ClO4)2·6H2O为bt,则产率为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6)某温度下,高氯酸铜控制在A、B的种方式同时分解,分解过程中铜的化合价不发生改变。A方式为Cu(ClO4)2CuCl2+4O2↑,若4 mol高氯酸铜在该温度下按A、B各占50%的方式完全分解,且A、B两种方式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8:7,则B方式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阳离子交换膜 3Na2CO3+3Cl2=5NaCl+NaClO3+3CO2 60℃ ClO4- 蒸发浓缩 NaCl 702b/371a×100% 2Cu(C1O4)22CuO+7O2↑+2C12↑
【解析】以食盐为原料制备高氯酸铜[Cu(ClC4)2·6H2O)],则生成产物为高氯酸钠,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歧化反应”时,高氯酸钠与碳酸钠溶液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的产物之一为氯酸钠,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通电电解,溶液其中氯酸根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高氯酸根离子,加入盐酸,过滤除去氯化钠晶体,得到60%以上的高氯酸,“反应Ⅱ”阶段,Cu2(OH)2CO3与HClO4反应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蓝色Cu(C1O4)2溶液。 (1) “电解I” 所发生的反应是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需要防止氢氧根离子与氯气反应,所用的交换膜是阳离子交换膜;(2) ①“歧化反应”是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和NaClO3,氯元素从0价目变为-1价和+5价,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2CO3+3Cl2=5NaCl+NaClO3+3CO2;②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歧化反应”阶段在60℃时,产率达最高80%;(3)通过电解,溶液中氯酸根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阳极生成高氯酸根离子,“电解Ⅱ”的阳极氯离子失电子产物为ClO4-;(4)加入盐酸,过滤除去氯化钠晶体,通过蒸发浓缩即可得到60%以上的高氯酸;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Cl;(5)根据流程图,氯化钠电解生成的氯气与碳酸钠生成氯酸钠和氯化钠,电解后氯酸钠变成高氯酸钠,加入盐酸反应生成高氯酸,最后与Cu2(OH)2CO3反应生成Cu(ClO4)2·6H2O,假设起始是氯化钠为6mol,则生成的氯气为3mol,得到1mol氯酸钠,根据氯元素守恒最终得到0.5molCu(ClO4)2·6H2O,因此产率=;(6)A方式Cu(ClO4)2CuCl2+4O2↑中氧元素由-2价变为0价转移电子为4×2×2=16,氯由+7价变为-1价,转移电子为8×2=16,若4 mol高氯酸铜在该温度下按A、B各占50%的方式完全分解,且A、B两种方式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8:7,则B方式可能氯由+7价变为0价,转移电子为7×2=14,氧元素由-2价变为0价转移电子为3.5×2×2=14,综合可知生成物为氧气、氯气和氧化铜,故反应为2Cu(C1O4)22CuO+7O2↑+2C12↑。
【题目】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 700 | 800 | 830 | 1000 | 1200 |
K | 0.6 | 0.9 | 1.0 | 1.7 | 2.6 |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该反应为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