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分析:(1)①铁的原子序数是26,则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Fe
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33p
63d
5或 [Ar]3d
5。
②已知(CN)
2是直线型分子,并有对称性,因此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应该是C≡N-C≡N。由于单键都是σ键,三键是由1个σ键和2个π键构成的,所以(CN)
2中π键和σ键的个数比为4:3。
③SCN
-与Fe
3+形成的种配合物中铁原子含有空轨道,S和O原子含有孤对电子,从而形成配位健。则该配合物中的配位键(以箭头表示)为

。
④根据晶胞结构

可知,镁离子在顶点处、氟离子在棱上、钾离子在体心处,所以根据均摊法可知,晶胞中含有的Mg
2+、F
-、K
+个数分别是8×

=1、12×

=3、1,所以该物质的化学式是KMgF
3。
(2)①2.3g钠的物质的量=2.3g÷23g/mol=0.1mol,则根据原子守恒可知NaNH
2的物质的量也是0.1mol,因此NH
2-的浓度是0.1mol/L。所以根据离子积常数为l.0×l0
-30可知,溶液中NH
4+的浓度=

=1×10
-29 mol/L。
②已知:I、N
2(g)+O
2(g)=2NO(g) △H=180kJ·mol
-l,Ⅱ、4NH
3(g)+5O
2(g)=4NO(g)+6H
2O(g) △H=-908 kJ·mol
-l,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Ⅱ-I×5即得到反应4NH
3(g)+6NO(g)=5N
2(g)+6H
2O(g),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H=-908 kJ·mol
-l-180kJ·mol
-l×5=-1808kJ·mol
-1,则热化学方程式为4NH
3(g)+6NO(g)=5N
2(g)+6H
2O(g) △H=-1808kJ·mol
-1。
写出氨气被一氧化氮氧化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3)①A、通电一段时间后乙装置左侧电极质量增加,这说明该电极是阴极,溶液中的阳离子铜离子放电析出铜,电极反应式是Cu
2++2e
-=Cu,A正确;B、X是电源的负极,Y是正极,则丙装置中银电极是阳极,铜电极是阴极,所以该装置是电镀池,即在铜上镀银,溶液的pH不变,B不正确;C、甲装置是电解氯化钾溶液,生成物是氢氧化钾、氢气和氯气,所以向甲中通人适量的HCl气体,可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C正确;D、电解一段时间后,向乙中加入0.1molCu(OH)
2可使电解质溶液复原,则根据氧原子守恒可知,电解中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是0.1mol,所以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0.1mol×4=0.4mol,D不正确,答案选BD。
②若将甲中溶液换成MgCl
2,则阴极是氢离子放电,阳极是氯离子放电,生成物还有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则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
2++2Cl
-+2H
2O

Mg(OH)
2↓+H
2↑+Cl
2↑。
③若Cu电极上质量增加2.16 g, 即析出银的质量是2.16g,物质的量=2.16g÷108g/mol=0.02mo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甲装置也应该转移0.02mol电子,所以反应中生成0.02mol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0.02mol÷0.2L=0.1mol/L,所以溶液的pH=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