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加,其中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它们可形成含有非极性键的B
2A
2、A
2C
2、D
2C
2的化合物;E的单质在自然界中常在火山喷口附近出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
2C
2的电子式:
(2)我国普遍采用一种方法制得含有A、C、E三种元素的某重要化工产品,其工业生成的第一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均由A、C、D、E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HSO3-=H2O+SO2↑
H++HSO3-=H2O+SO2↑
.
(4)由A与C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MnO4-+5H2O2+6H+=2Mn2++8H2O+5O2↑
2MnO4-+5H2O2+6H+=2Mn2++8H2O+5O2↑
.
(5)单质B可与由A、C、E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EC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
C+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
.
(6)B元素的氢化物有多种,1molB的某种氢化物中含有14mol电子,已知在25℃,101kPa下,1g该气态氢化物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0kJ,写出该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C
2H
2(g)+
O
2(g)=2CO
2(g)+H
2O(l)△H=-1300kJ/mol
C
2H
2(g)+
O
2(g)=2CO
2(g)+H
2O(l)△H=-1300kJ/mol
.
分析: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所以B为C,两种相同的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非极性键;S的单质在自然界中常在火山喷口附近出现.
(1)过氧化钠是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2)工业生产硫酸的第一部是黄铁矿被氧化为二氧化硫的阶段;
(3)亚硫酸氢钠和硫酸氢钠会发生反应;
(4)双氧水具有还原性,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5)碳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
(6)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燃烧热的概念来回答.
解答:解: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加,其中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即为C,所以A是H,S的单质在自然界中常在火山喷口附近出现,即E为S,B
2A
2、A
2C
2、D
2C
2是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所以分别是乙炔、双氧水、过氧化钠;
(1)过氧化钠是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
(2)工业生产硫酸的第一部是黄铁矿被氧化为二氧化硫的阶段,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FeS
2+11O
22Fe
2O
3+8SO
2,故答案为:4FeS
2+11O
22Fe
2O
3+8SO
2;
(3)均由A、C、D、E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种物质亚硫酸氢钠和硫酸氢钠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HSO
3-=H
2O+SO
2↑,故答案为:H
++HSO
3-=H
2O+SO
2↑;
(4)双氧水具有还原性,被高锰酸钾氧化为氧气,能使高锰酸钾褪色,即2MnO
4-+5H
2O
2+6H
+=2Mn
2++8H
2O+5O
2↑,故答案为:2MnO
4-+5H
2O
2+6H
+=2Mn
2++8H
2O+5O
2↑;
(5)单质C可与由A、C、E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
故答案为:C+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
(6)在C的氢化物中,1molB的某种氢化物中含有14mol电子,则为乙炔,已知在25℃,101kPa下,1g该气态乙炔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0kJ,燃烧热是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最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
2H
2(g)+
O
2(g)=2CO
2(g)+H
2O(l)△H=-1300kJ/mol,
故答案为:C
2H
2(g)+
O
2(g)=2CO
2(g)+H
2O(l)△H=-1300kJ/mol.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熟悉原子结构推出元素即可解答,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是解题的关键,综合性强,难度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