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后,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用品:仪器:①
药品:钠、镁带、铝条、2mol.L-1的盐酸、新制的氯水、饱和H2S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等.
(3)请你写出上述的实验操作与对应的现象
1
(4)实验结论:
(5)设计一个不同于本题给予的实验方案,证明金属性镁比铝强(试剂任选,简述实验原理):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 | (A)浮于水面,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 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 烧 (D)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E)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 (F)生成淡黄色沉淀 |
2.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 |
3.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 |
4.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 | |
5.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 | |
6.测定 0.1mol/L的Na2SiO3、Na3PO4、Na2SO4溶液的pH |
(1)实验目的:
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仪器:①
试管
试管
②烧杯
烧杯
③酒精灯
酒精灯
④试管夹 ⑤镊子 ⑥小刀 ⑦玻璃片⑧砂纸 ⑨胶头滴管等药品:钠、镁带、铝条、2mol.L-1的盐酸、新制的氯水、饱和H2S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等.
(3)请你写出上述的实验操作与对应的现象
1
B
B
,2F
F
,3A
A
,4D
D
,5C
C
,6E
E
(用A-F表示)(4)实验结论:
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或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或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5)设计一个不同于本题给予的实验方案,证明金属性镁比铝强(试剂任选,简述实验原理):
镁铝导线相连,平行插入硫酸溶液,现象:镁逐渐溶解,铝片表面产生气泡.
镁铝导线相连,平行插入硫酸溶液,现象:镁逐渐溶解,铝片表面产生气泡.
.分析:(1)根据实验方案可知实验目的.
(2)根据仪器的用途确定实验仪器.
(3)根据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溶液的酸碱性选取相应的实验现象.
(4)根据实验来分析实验的结论;
(5)可以用镁铝作电极,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设计成原电池,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来确定金属的金属性强弱.
(2)根据仪器的用途确定实验仪器.
(3)根据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溶液的酸碱性选取相应的实验现象.
(4)根据实验来分析实验的结论;
(5)可以用镁铝作电极,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设计成原电池,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来确定金属的金属性强弱.
解答:解:(1)根据实验方案知,实验13456是想证明金属的金属性强弱,且这几种金属都是同一周期的金属,实验2是想证明非金属性强弱的,即实验目的为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故答案为: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①用于盛放药品进行实验的仪器试管;②用于盛放钠和水反应的实验仪器烧杯;③用于进行加热的仪器酒精灯.
故答案为:试管;烧杯;酒精灯.
(3)1镁和滴有酚酞的沸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且氢氧化镁在水中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使溶液呈碱性,但氢氧化镁的溶解性很小,所以溶液呈浅红色,故选B.
2氯气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硫单质不易溶于水,且硫单质呈淡黄色,所以会看到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故选F.
3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会浮在水面上;钠的熔点较低,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钠和水反应很剧烈,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氢氧化钠是易溶于水的碱,所以其水溶液呈红色,故选A.
4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盐酸中氢离子浓度较大,所以反应剧烈,产生可燃性气体,故选D.
5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盐酸和铝反应不如和镁反应剧烈,且反应时都生成可燃性气体,故选C.
6测定 0.1mol/L的Na2SiO3、Na3PO4、Na2SO4溶液的pH,硅酸的酸性小于磷酸的,磷酸的酸性小于硫酸的,所以Na2SiO3、Na3PO4、Na2SO4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故选E.
故答案为:1B 2F 3A 4D 5C 6E.
(4)由实验可知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则实验结论为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故答案为:金属性:Na>Mg>Al 非金属性:Cl>S (或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5)可以用镁铝作电极,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设计成原电池,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来确定金属的金属性强弱.镁铝导线相连,平行插入硫酸溶液,现象:镁逐渐溶解,铝片表面产生气泡,由此证明镁的金属性比铝强.
故答案为:镁铝导线相连,平行插入硫酸溶液,现象:镁逐渐溶解,铝片表面产生气泡.
故答案为: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①用于盛放药品进行实验的仪器试管;②用于盛放钠和水反应的实验仪器烧杯;③用于进行加热的仪器酒精灯.
故答案为:试管;烧杯;酒精灯.
(3)1镁和滴有酚酞的沸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且氢氧化镁在水中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使溶液呈碱性,但氢氧化镁的溶解性很小,所以溶液呈浅红色,故选B.
2氯气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硫单质不易溶于水,且硫单质呈淡黄色,所以会看到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故选F.
3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会浮在水面上;钠的熔点较低,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钠和水反应很剧烈,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氢氧化钠是易溶于水的碱,所以其水溶液呈红色,故选A.
4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盐酸中氢离子浓度较大,所以反应剧烈,产生可燃性气体,故选D.
5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盐酸和铝反应不如和镁反应剧烈,且反应时都生成可燃性气体,故选C.
6测定 0.1mol/L的Na2SiO3、Na3PO4、Na2SO4溶液的pH,硅酸的酸性小于磷酸的,磷酸的酸性小于硫酸的,所以Na2SiO3、Na3PO4、Na2SO4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故选E.
故答案为:1B 2F 3A 4D 5C 6E.
(4)由实验可知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则实验结论为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故答案为:金属性:Na>Mg>Al 非金属性:Cl>S (或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5)可以用镁铝作电极,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设计成原电池,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来确定金属的金属性强弱.镁铝导线相连,平行插入硫酸溶液,现象:镁逐渐溶解,铝片表面产生气泡,由此证明镁的金属性比铝强.
故答案为:镁铝导线相连,平行插入硫酸溶液,现象:镁逐渐溶解,铝片表面产生气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实验来验证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明确现象和结论的关系及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