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企鹅酮的化学式C10H14O,因为结构类似企鹅,因此命名为企鹅酮(见图)。下列有关企鹅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0H16O
B.1 mol企鹅酮分子最多可以和2 mol氢气加成
C.可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D.企鹅酮的同分异构体众多,其中遇Fe3+显色且苯环上有两个支链的结构共有12种
【答案】D
【解析】
A. 根据物质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分子式是C10H14O,A错误;
B. 物质分子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和1个羰基,它们都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 mol企鹅酮分子最多可以和3 mol氢气加成,B错误;
C. 物质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褪色原理不相同,C错误;
D. 遇Fe3+显色,说明含有酚羟基,苯环上有两个支链,则该物质另一个支链为烃基,可能结构为—CH2CH2CH2CH3、、、,四种取代基与羟基在苯环上的位置关系有邻位、间位、对位,故可能的同分异构体种类有4×3=12种,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题目】为了确认电解质溶液中部分离子相互间能否发生反应,及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做如表四组实验:
编号 | Ⅰ | Ⅱ | Ⅲ | Ⅳ |
实验 |
(1)实验Ⅰ的现象_______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Ⅲ的现象证明了溶液中的________两种离子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4)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题目】实验小组同学对乙醛与新制的Cu(OH)2反应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Ⅰ:取2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5滴2%的CuSO4溶液和5滴5%的乙醛溶液,加热时蓝色悬浊液变黑,静置后未发现红色沉淀。
实验小组对影响实验Ⅰ成败的因素进行探究:
(1)探究乙醛溶液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编号 | 实验Ⅱ | 实验Ⅲ |
实验方案 | ||
实验现象 |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红棕色,静置后底部有大量红色沉淀 |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红棕色,静置后上层为棕黄色油状液体,底部有少量红色沉淀 |
已知: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CH3CHO+CH3CHOCH3CH=CHCHO+H2O ,生成亮黄色物质,加热条件下进一步缩合成棕黄色的油状物质。
① 能证明乙醛被新制的Cu(OH)2 氧化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② 乙醛与新制的Cu(OH)2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③ 分析实验Ⅲ产生的红色沉淀少于实验Ⅱ的可能原因:______。
(2)探究NaOH溶液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编号 | 实验Ⅳ | 实验Ⅴ |
实验方案 | ||
实验现象 |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黑 |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红棕色, 静置后底部有红色沉淀 |
依据实验Ⅰ→Ⅴ,得出如下结论:
ⅰ. NaOH溶液浓度一定时,适当增大乙醛溶液浓度有利于生成Cu2O。
ⅱ. 乙醛溶液浓度一定时,______。
(3)探究NaOH溶液浓度与乙醛溶液浓度对该反应影响程度的差异。
编号 | 实验Ⅵ | 实验Ⅶ |
实验方案 | ||
实验现象 |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黑 | 加热,静置后底部有红色沉淀 |
由以上实验得出推论: ______。
【题目】已知反应:4HCl(g)+O2(g)═2Cl2(g)+2H2O(g),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过程中n(Cl2)与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则4~6min内用O2的物质的量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
t/min | 0 | 2 | 4 | 6 | 8 | 10 |
n(Cl2)/mol | 0 | 1.2 | 2.6 | 4.4 | 5.4 | 6.0 |
A.7.2molmin-1B.8.0molmin-1C.0.9molmin-1D.0.45molmi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