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西汉就有湿法炼铜(Fe+CuSO4=Cu+FeSO4),试回答下列问題。
(1)Cu2+的未成对电子数有_____个,H、O、S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Cu(NH3)4]SO4是一种配合物。
①[Cu(NH3)4]SO4中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Cu(NH3)4]2+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阴离子中心原子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H3、H2O、HF的沸点由高到低为_________________。
(3)铁铜合金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铁的第三(I3)和第四(I4)电离能分别为2957 kJ/mol、5290 kJ/mol,比较数据并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
(4)金铜合金的一种晶体结构为立方晶型,如图所示。
①该合金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该合金的密度为d g/cm3,阿伏加徳罗常数值为NA,则该晶胞的棱长为__________nm。
【答案】1 O>S>H 共价键、配位键、离子键 sp3杂化 H2O>HF>NH3 金属晶体 基态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失去3个电子后核外电子呈半充满稳定状态,因此I4远大于I3 AuCu3或Cu3Au ×107
【解析】
Cu是29号元素,Cu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4s电子和次外层的1个3d电子形成Cu2+。根据构造原理可得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
(2)①[Cu(NH3)4]SO4中[Cu(NH3)4]2+与SO42-形成离子键,[Cu(NH3)4]2+中铜离子与氨分子之间形成配位键,氨分子中N原子与H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先计算SO42-中心原子S的孤电子对数和杂化轨道数目,然后利用价层电子对数目判断;
②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会使其沸点升高;
(3)铁铜合金晶体属于金属晶体;Fe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3d5半充满稳定结构,再失去1个电子需要的能量较多;
(4)①均摊法计算晶胞中Au、Cu原子数目,确定化学式;
②根据晶胞中含有的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计算晶胞质量,再根据ρ=计算,求晶胞参数。
(1)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3d轨道上有1个未成对电子,其余电子均形成了电子对,因此Cu2+核外只有1个未成对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O>S>H,故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为:O>S>H;
(2)①[Cu(NH3)4]SO4中[Cu(NH3)4]2+与SO42-形成离子键,[Cu(NH3)4]2+中铜离子与氨分子之间形成配位键,氨分子中N原子与H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所以[Cu(NH3)4]SO4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Cu(NH3)4]2+的结构简式为:;
SO42-中心原子S的孤电子对数==0,杂化轨道数目=0+4=4,所以S原子采取sp3杂化;
②NH3、H2O、HF分子之间都存在氢键,氢键的产生,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物质熔沸点升高。由于H2O分子之间氢键数目多、氢键强,其熔沸点最高,HF分子之间的氢键比NH3分子间的氢键强,则NH3、H2O、HF的沸点由高到低为:H2O>HF>NH3;
(3)铁铜合金晶体属于金属晶体;Fe是26号元素,基态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Fe的第三电离能是失去3d6的1个电子需要的能量,而第四电离能是失去3d5的1个电子需要的能力,由于3d5为半充满稳定结构,再失去1个电子需要的能量较多,故铁的第四(I4)电离能远大于第三(I3)电离能;
(4)①晶胞中Au原子数目=8×=1,Cu原子数目=6×=3,故化学式为AuCu3或写为Cu3Au;
②晶胞质量m= g,晶胞密度为d g/cm3,则晶胞参数L= cm=×107 nm。
【题目】CO2与CH4可制得合成气:CH4(g)+CO2(g)2CO(g)+2H2(g) ΔH=+247 kJ·mol-1。初始温度均为T K时,在3个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上述反应,相关信息如下表:
容器 | 起始物质的量/mol | CO2平衡转化率(α) | |||||
编号 | 容积/L | 条件 | CH4(g) | CO2(g) | CO(g) | H2(g) | |
Ⅰ | 2 | 恒温恒容 | 2 | 1 | 0 | 0 | 50% |
Ⅱ | 1 | 0.5 | 1 | 0 | 0 | ||
Ⅲ | 1 | 绝热恒容 | 1 | 0.5 | 0 | 0 |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 K时,反应CH4(g)+CO2(g)2CO(g)+2H2(g)的平衡常数为1/3
B.容器Ⅱ中反应达到平衡时,α(CO2,Ⅱ)=50%
C.容器Ⅲ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热在123.5—247 kJ·mol-1范围内
D.容器Ⅱ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再投入0.5 mol CH4、0.25 mol CO,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正)<v(逆)